无意殷勤遮皓月,有心特地隔红尘。
从兹虚室长生白,占得桃源洞里春。
无意殷勤遮皓月,有心特地隔红尘。
从兹虚室长生白,占得桃源洞里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找心灵宁静之所的情怀。"无意殷勤遮皓月,有心特地隔红尘"两句,通过月亮和尘世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从兹虚室长生白,占得桃源洞里春"则是诗人寄寓于一处虚幻而宁静的居所中,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并在心中占有一片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之境。这里的“白”字有可能指的是纯洁无暇的心灵,也可能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一种更高层次生命状态的渴望。
残腊关册,异乡昆弟,愁心未有,者番分手。
南浦荒鸡,西风瘦马,又挂一帆京口。
漫欲从兄去,便投簪、五湖三亩。
不堪离思,无情檐月,照来亭堠。五世门闾依旧。
算小字金,泥两人先。
后菽水高,堂经书幼,子婚嫁从今还。
又只道归来,归便归,来已堪搔。
首直须快意楼,倚笛画船携酒。
冷吟闲醉,判作凫鸥侣。
约略似江南,占一片、微波小住。
棕鞋桐帽,回首旧池塘,乌相树,门前路,摇落今何许。
帘衣垂了,四壁吸蛩语。
茅屋又秋风,也算是、杜陵羁旅。
客来访我,但问有人知,萧寺古,槐花雨,穿过残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