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树莺声。唤起春情。
九十韶光今已半,看梅萼凋残,桃花历乱,杨柳轻盈。
怪杀檀郎不定,宽后约、负前盟。
若道是、别离犹未久,已倏忽花朝,无端上巳,又早清明。
隔树莺声。唤起春情。
九十韶光今已半,看梅萼凋残,桃花历乱,杨柳轻盈。
怪杀檀郎不定,宽后约、负前盟。
若道是、别离犹未久,已倏忽花朝,无端上巳,又早清明。
这首《好女儿·春怨》由清代词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致与主人公内心的愁怨交织。
“隔树莺声”开篇,以鸟鸣唤醒春意,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接着,“唤起春情”一句,将自然界的活力引向了人物的情感世界,暗示着主人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
“九十韶光今已半”,点明时间的流逝,春天已过半程,时光匆匆,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不待人。接下来的几句“看梅萼凋残,桃花历乱,杨柳轻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梅花凋谢,桃花繁盛,杨柳轻拂,展现了春日的多姿多彩,同时也暗含了季节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
“怪杀檀郎不定,宽后约、负前盟”,这里运用了典故,檀郎通常指情郎,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与不满,指责对方不守承诺,让人心生怨恨。这种情感在春天的美景中显得尤为强烈,似乎春天的美好反而加剧了内心的痛苦。
最后,“若道是、别离犹未久,已倏忽花朝,无端上巳,又早清明。”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即便只是短暂的分别,也已感到时间的飞逝,从花朝到上巳再到清明,春天的每一个节气都见证了情感的变化,时间的无情与情感的脆弱在此得到了深刻体现。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以及主人公在春日里对爱情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花也谁怜,竟绿章、不乞春阴相护。
倚竹袖寒,西风又伤迟暮。
无端寄托篱根,剩一点、秋心难诉。
知否,惯含颦、弄影满身凉露。人意更凄楚。
问绛蜡高烧,几家歌舞。独凭画阑,减却旧时娇妩。
冷落芳丛,怕尚有、红妆偷妒。心苦。
斸愁苗、为移瑶圃。
自古英雄耻败棋,靴刀引决更何悲?
君臣鳌背仍同国,生死龙胡肯后时?
事去终嗟浮海误,身亡犹叹渡河迟。
关张无命今犹昔,筹笔空烦异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