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命宗苍仿公望,固知得髓非得皮。
如何画就率成什,竟致数典翻斯遗。
笑予忘本寻其枝,阅十载乃重题兹。
徒观一气滔滔者,想见经营般礴写。
聚精毫芒以内乎,放意楮墨之外也。
耳疑三峡砰雷音,目延两岸森云林。
宇宙以来便有此,安容尘世论昔今。
此老南宗故高手,入室右丞谁曰否。
吴门契友惟懒瓒,抚卷叫绝开吟口。
当时卒业十岁馀,盖凑神来非坐须。
大江我亦浮三度,以画质之无不如。
湔氐遥源因忆诸,造化灵秀潜翊扶,小哉南昌带五湖。
昔命宗苍仿公望,固知得髓非得皮。
如何画就率成什,竟致数典翻斯遗。
笑予忘本寻其枝,阅十载乃重题兹。
徒观一气滔滔者,想见经营般礴写。
聚精毫芒以内乎,放意楮墨之外也。
耳疑三峡砰雷音,目延两岸森云林。
宇宙以来便有此,安容尘世论昔今。
此老南宗故高手,入室右丞谁曰否。
吴门契友惟懒瓒,抚卷叫绝开吟口。
当时卒业十岁馀,盖凑神来非坐须。
大江我亦浮三度,以画质之无不如。
湔氐遥源因忆诸,造化灵秀潜翊扶,小哉南昌带五湖。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一幅描绘山水风光的画作的题咏。诗中表达了对画作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画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深深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画作的创作者黄公望,认为他不仅捕捉到了山水的精髓,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特征。接着,诗人对画作的模仿者张宗苍表示了批评,认为其作品未能准确传达原作的精髓,反而遗忘了根本。
然后,诗人自述在十年后重新审视这幅画作,并对其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形容画中的山水如同长江水滚滚而来,两岸的山林如同雷鸣般的轰响和云雾缭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诗人认为,这种艺术表现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无论古今,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诗人还提到了黄公望是南宗画派的高手,其技艺高超,能够深入理解并表达自然界的灵秀与生命力。他特别提到了与黄公望有深厚友谊的吴门画家懒瓒,后者在看到这幅画时,不禁发出惊叹,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多次乘船沿长江旅行的经历,感慨于画作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仿佛能从中感受到造化的神奇力量。他以“小哉南昌带五湖”结尾,既是对画中山水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暗示着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内心仍能找到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山水画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
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
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
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雪夜闲游多秉烛,花时暂出亦提壶。
别来少遇新诗敌,老去难逢旧饮徒。
大振威名降北虏,勤行惠化活东吴。
不知歌酒腾腾兴,得似河南醉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