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自信,称引必诗书。
目少可意人,量已恒有馀。
慕远靡近忧,戒愓日复疏。
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
冉冉四五十,正如下阪车。
青阳初起晨,已遂迫夕除。
四序谅不爽,今昔一何殊。
力衰业不就,夙计岂可虚。
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
少年轻自信,称引必诗书。
目少可意人,量已恒有馀。
慕远靡近忧,戒愓日复疏。
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
冉冉四五十,正如下阪车。
青阳初起晨,已遂迫夕除。
四序谅不爽,今昔一何殊。
力衰业不就,夙计岂可虚。
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在壬子年除夕所作,名为《壬子除夕》。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
首句“少年轻自信,称引必诗书”,开篇即点出诗人年轻时的自信与对诗书的倚重,展现出其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接着,“目少可意人,量已恒有馀”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与宽容,以及内心的丰富与满足。
“慕远靡近忧,戒愓日复疏”则体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近处的淡然,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忧虑逐渐减少的过程。接下来,“但念岁月悠,宁复嗟居诸”两句,诗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不再因生活琐事而感叹。
“冉冉四五十,正如下阪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步入中年的状态,如同缓缓下坡的车辆,速度虽慢,却不可逆转。紧接着,“青阳初起晨,已遂迫夕除”两句,以清晨与傍晚的交替,象征着人生的早晚,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四序谅不爽,今昔一何殊”表达了对四季更替、时光飞逝的感慨,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变化之大。“力衰业不就,夙计岂可虚”则是诗人对自己事业未竟的反思,意识到过去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流露出一丝无奈与遗憾。
最后,“抱兹中夜叹,起步仍踟蹰”两句,诗人深夜叹息,步履迟疑,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
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
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
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物品由来贵同性,骨清肉腻味方永。
客来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尘梦醒。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
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
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
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后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