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真个消魂否。
擪笛弹筝交玉手,唱出晓风杨柳。
书生未耐寒酸,寄想惊鸿舞鸾。
何日珠圆翠绕,画中且自寻看。
子虚乌有,真个消魂否。
擪笛弹筝交玉手,唱出晓风杨柳。
书生未耐寒酸,寄想惊鸿舞鸾。
何日珠圆翠绕,画中且自寻看。
这首《清平乐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画面。
首句“子虚乌有,真个消魂否”,以“子虚乌有”开篇,引人遐思,仿佛在说那些虚幻之事,是否真的能让人感到心神俱醉。接下来,“擪笛弹筝交玉手,唱出晓风杨柳”,生动地描绘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笛声与筝音交织,如同玉指轻抚,唱出了拂晓时分的杨柳轻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书生未耐寒酸,寄想惊鸿舞鸾”,这里将书生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美好景象相联系,表达了书生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怀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如同惊鸿翩翩起舞,鸾鸟飞翔,展现了书生内心世界的高洁与不屈。
最后,“何日珠圆翠绕,画中且自寻看”,则以一种超脱现实的态度,展望未来,期待着那一天能够如画中一般,珠圆翠绕,美不胜收。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自然、理想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几年野渡孤舟,萧然袖此经纶手。
归来廊庙,从容进退,祖风犹有。
小队环花,轻艘漕玉,暂临金斗。
把诗书帷幄,期年坐啸,尘不动、依依柳。
好是公堂称寿。正元戎、阃垣开后。
旌旗才举,胡雏马上,闻风西走。
一点阳春,无边德泽,淮山长久。
待官军,定了长安,貂蝉侍、未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