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表达了诗人乘坐画舟在荷塘中游弋的情景,那里阳光明媚,水质清澈。"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则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界,水温适宜使得鱼儿活跃地跳跃,而远处传来了秋天大雁的叫声,这些都是生命力与季节更迭的象征。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中的“舞”和“歌”很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其伴侣在舟中所进行的艺术享受。他们的舞姿仿佛轻盈如同飘落的雪花,而歌声则被云雾缠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描写了宴席结束,宾客散去,只有诗人与山公(可能指某位隐逸之士)留下沉浸于酒意之中。夜风吹过,月亮如水般洒满整个城池,这种境界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融入,也反映了他们超脱尘世的高远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舟行宴饮的美好时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的深刻感悟。
纵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穷腊冰霜千里客,此行何事更间关。
永怀契阔徒酸鼻,无力吹嘘祇厚颜。
铅椠一囊身计拙,烽烟匝地世途艰。
曳裾端向龙门去,清梦犹应忆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