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无人鸟篆沙,杖藜閒看摘新茶。
锦绷委地笋翻箨,黄玉满林松带花。
山径无人鸟篆沙,杖藜閒看摘新茶。
锦绷委地笋翻箨,黄玉满林松带花。
此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山间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展现出诗人闲适自得的情趣。
“山径无人鸟篆沙”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山中小道空无一人,只有鸟儿在林间啁食着落叶中的果实或昆虫,留下了它们活动的痕迹。这里的“鸟篆沙”形象生动,既映射出自然界的宁静,也反衬出了诗人独自漫步的情境。
“杖藜閒看摘新茶”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在这一宁静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活动。诗人手持拐杖(一种竹制的行走辅助工具),悠闲地观看茶叶,选摘那些初生的、尚未完全展开的新芽。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也是对春天生机的一种欣赏。
“锦绷委地笋翻箨”一句,继续描写了春日景色。这里,“锦绷委地”形容的是山间野草花朵盛开,如同铺在地上的锦缎。而“笋翻箨”,则是指竹笋破土而出,像箩筐一样层叠着,这既是对春天万物复苏的一个生动描绘,也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更新变化的细致观察。
最后,“黄玉满林松带花”一句,更深化了春意盎然的氛围。“黄玉”形容的是初夏时节,山中的花朵如同黄玉般耀眼,而“满林”则是对这些美景的一种夸张表达。诗人并没有具体指出哪一种花,只是在强调整个山林都被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充盈。而“松带花”中的“带”,有着轻柔、自然的意味,形容的是这些花朵随风摇曳,如同长发般在松枝间飘拂。
整首诗通过对山径、鸟儿、茶芽、野草、竹笋和花朵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情怀和他对于自然界中生机与美景的深切感受。
近新霜,月风帘捲销魂。
况是旅馆无聊,心事不堪论。
知否天涯小住,笑浮踪无定,同是萍根。
便商量慰籍,怎生遣得,昔梦前尘。
疏钟古寺,悲笳雉堞,凉月朱门。
刻翠裁红,便琢就新词丽句,都是愁痕。
悲秋病酒,更那堪、客里深春。
这节序、恼人间没个君苗,拌掷笔砚全焚。
挂红箫,荡波绿绉兰桡。
起鸳鸯、睡乡初醒,勾留香渚银桥。
看无尽、夭桃艳粉,描不出、脆柳宫腰。
七字分题,一轮添韵,锦湖风月共逍遥。
珠帘捲、拈花微笑,露出镜中娇。
那怪得,风魔少伯,我也魂消。两峰高。
青天外落,半空云起千条。
山如黛、眉横浅印,裙似水、纹掬轻招。
渔曲声流,禅灯影泻,晴晴雨雨尽良宵。
馀更有、晓烟暮树,触处慰无聊。
钱塘景,从今领取,去听江潮。
不放春归去。仗楼前、千枝暗柳,片时遮住。
无奈东风吹故紧,谁怕茫茫飞絮。
都只管、乱抛行路。
春太难留人易老,怪销魂桥畔销魂树。
空惹得,泪如雨。一春不合因愁误。
纵而今、赏心醉酒,也伤迟暮。
枝上流莺花底蝶,记起旧时歌舞。
奈归约、终成间阻。
倚枕分明春又在,一丝丝、梦里黄金缕。
灯再剪,夜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