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曾壮羽林威,何事和戎妾不归。
纵使妾颜犹易得,先朝谁解白登围。
汉家曾壮羽林威,何事和戎妾不归。
纵使妾颜犹易得,先朝谁解白登围。
这首诗《明妃曲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汉家曾壮羽林威”,开篇即以“羽林”二字,点出王昭君所处时代的雄壮军威,暗示了汉朝的强大与辉煌。然而,紧接着的“何事和戎妾不归”一句,却将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何在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背景下,作为和亲对象的王昭君未能顺利返回故土?这一反问,不仅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暗含了对和亲政策的质疑。
“纵使妾颜犹易得,先朝谁解白登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第一句“妾颜犹易得”表面上是对王昭君美貌的赞美,实则隐含着对和亲政策下牺牲女性尊严与自由的批判。第二句“先朝谁解白登围”,则通过引用历史上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典故,表达了对和亲政策未能有效解决边疆危机的无奈与讽刺。这里的“先朝”既指过去,也暗指当朝,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并未得到充分吸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与对和亲政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
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
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
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
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
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
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
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
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
渡头脆柳不堪攀,岭背彫枫尚见斑。
店小青旗低拂马,寺荒苍藓暗封关。
但知鱼乐如吾乐,未必僧閒似我閒。
忽忆去年今日处,楚山欲尽见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