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
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
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
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
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
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
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
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绝俗的自然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秀岩的静谧与壮美。首联“一溪隔断人来去,岩路荆榛到者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独享静谧的氛围,溪流将人与外界隔绝,岩路上长满荆棘,鲜有人迹,凸显了秀岩的隐秘与原始之美。
颔联“见石乳悬繁欲堕,听泉声冷坐忘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神秘。石乳悬挂,仿佛随时可能坠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泉水潺潺,冷冽悦耳,让人心神宁静,甚至忘记了归途。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秀岩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魅力。
颈联“地宽饮可百人共,谷静尘无半点飞”则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强调了秀岩的广阔与永恒。这里足够容纳百人共享,谷中寂静,连微尘都不曾飘扬,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天地同在的境界。
尾联“所恨世无挟山手,为予移取□柴扉”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将这美景带入现实世界的遗憾。他希望有能“挟山”的力量,将这秀岩的美景移至自己的生活之中,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秀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海鹤同清,孤松比傲,高怀洗净尘氛。
牢骚身世,萧瑟笔花春。
难问茫茫天道,西风紧、断送吟魂。
今和古、谁能不死,最苦是才人。
斯文同骨肉,千秋师友,不话寒温。
但相逢一叹,欲哭声吞。
一自玉楼仙去,知音绝、没个评论。
从今后、烟霞杖履,无复过柴门。
世事如棋,人情似纸,弄巧几多成拙。
青春易过,白发无情,转眼光阴消歇。
乐在其中,心游物外,此理几人明彻。
荡虚空、无去无来,惟有清风明月。
谁似我、剑走青蛇,发冲乌帽,长啸一声天裂。
胁生八翼,足跨三天,历遍广寒宫阙。
衣剪云霞,佩悬星斗,容我玉清朝谒。
挟飞仙、下视尘寰,红日片时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