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
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
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
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
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
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
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
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
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
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
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
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
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
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
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
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
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
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
这首诗是宋代韩淲所作的《喜赵昌甫侄三哥登科》,通过叙述家族历史和对侄子赵昌甫登科的喜悦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后辈的期望。
首句“我祖绍圣初,盖亦登名第”,追溯家族的荣耀,提到祖先在绍圣年间也曾登科及第,奠定家族的学术与荣誉基础。接着“君家龙图公,实托同年契”则点出赵昌甫与家族中某位名为“龙图公”的成员有深厚的同僚关系,暗示家族间的紧密联系与传承。
“岂知渡江久,游宦各零替”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家族成员各自在仕途上的变迁,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现状的感慨。“低头藉世禄,怅望月中桂”则进一步描绘了家族成员在官场中的处境,以及对更高成就的渴望与向往。
“宜为俗辈嗤,敢作台阁计”表明了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以及对家族传统与荣誉的坚守。“子方英妙时,文已合斯世”赞扬赵昌甫才华横溢,作品符合时代需求,预示着他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煌煌庆元春,南省果高缀”描述了赵昌甫在庆元年间高中进士的情景,南省(即江南地区)的高官职位象征着他的成就与地位。“相看慈恩塔,益振子苗裔”则寄托了对赵昌甫后辈的期待,希望他能成为家族的骄傲。
“如凤千仞翔,如鹤九皋唳”运用比喻,赞美赵昌甫如同展翅高飞的凤凰与翱翔于九天的白鹤,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卓越与不凡。“从兹恢远业,其肯负六艺”鼓励赵昌甫继续拓展事业,不负六艺之学,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
“志尚昔之贤,仕明古之制”强调了学习古代贤者的志向与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清明到华要,庆会屏氛翳”表达了对清明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消除纷扰、迎来盛事的期盼。
最后,“叹我正浮沉,期子转磨砺”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赵昌甫的期望,希望他能在逆境中磨练自己,不断成长。“载咏章泉诗,词林信根柢”则以对章泉诗的引用,强调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词林的根本所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回顾了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又对赵昌甫寄予厚望,展现了对后辈的关爱与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错铸春魂破初禅,蓦堕一痕花雨。流尘暗数。
换了莺边心绪。吴霜鬓改,尽羞对、露酣霞妩。
算绮思、休便成灰,散雪更教重聚。风光暗归何处。
记空枝倦折,愁歌金缕。欢期未晚,试与巧翻芳谱。
蘦香碎粉,怕㡘底、冷蕤还妒。
新梦后、归燕伶俜,替传怨语。
饯梦清杯,催装短日,殢人筋力。
转海西风,冲帆破淞碧。
高鸿去远,穷望眼、江楼羁客。疏寂。
歧路柳条,叠离歌无息。车尘九陌。
人海花场,文梁燕泥藉。平居俊赏故国。五云北。
落日古台金冷,吟望白头重历。
对五陵年少,愁涴单衣缁色。
孤臣江海湛冥后,心肝十年归奉。
杜老麻鞋,冬郎画烛,长结觚棱昔梦。吴钩坐拥。
肯老去销沈,向来飞动。
攲侧乾坤,不辞辛苦日华捧。
白头轻赋去国,路歧终古意,拚倒芳瓮。
斗北攀依,周南濩落,千里月明仍共。疏麻折送。
尚著意盟鸥,岁寒珍重。越客吟成,病肩霜夜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