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群盗因循玩木鹅,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
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闻警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首句“群盗因循玩木鹅”,形象地写出盗贼们对局势的轻视,他们甚至玩弄木鹅,显示出社会秩序的混乱。次句“忍言陵寝罢谁何”则揭示了陵寝无人守护,暗示了统治者的无力和国事的衰败。
“井桓鸟集人烟断”进一步渲染了荒凉,井边已无飞鸟觅食,人烟断绝,夜晚“丛构狐鸣夕磷多”,狐狸在废弃的建筑中哀鸣,磷火闪烁,增添了凄凉气氛。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败与凄凉。
“酒客狂曾挥蔗杖,书生弱亦弄枝戈”两句,写出了普通民众在危难中的无奈之举,酒客拿起平常的蔗杖自卫,书生也拿起树枝当作武器,反映出民间的恐慌和自保。
最后两句“三千精骑夸邢邵,残墨拚将楯鼻磨”以典故结尾,邢邵是北齐名将,此处借指精锐骑兵,但诗人说他们只剩三千,且只能用磨破的笔墨写下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哀叹和对未来战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夙昔慕远壑,招携展临眺。
挂席得名山,苍翠落层峤。
谽谺自吞呷,岩穴深窈窱。
天清瀑布闻,风集玄猿叫。
桂松递映郁,日月隐光曜。
盼衍既绵邈,攀崇复孤峭。
皛皛浮云驰,晶晶寒潭照。
舍舟乍游目,早觉心魂妙。
况当振策游,探奇入萝茑。
缅怀麻源踪,慨想苏门啸。
谁云世代殊,引领冀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