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溪上夕阳斜,候吏相看鼓叠挝。
百雉山城今有色,半村桑柘自成家。
月移松影临飞幌,风送泉声杂暮笳。
海国瞻天春信杳,还凭驿使寄梅花。
舣舟溪上夕阳斜,候吏相看鼓叠挝。
百雉山城今有色,半村桑柘自成家。
月移松影临飞幌,风送泉声杂暮笳。
海国瞻天春信杳,还凭驿使寄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首联“舣舟溪上夕阳斜,候吏相看鼓叠挝”,以夕阳西下时分,舟泊溪边,候吏们相互观看,鼓声迭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庄重的氛围。接着,“百雉山城今有色,半村桑柘自成家”两句,通过描述山城的景色和村落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月移松影临飞幌,风送泉声杂暮笳”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月光下的松影投射在轻柔的帷幔上,微风中传来潺潺的泉水声与悠扬的笳声,构成了一幅动听的夜景图。最后,“海国瞻天春信杳,还凭驿使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即使春天的消息在遥远的海国已经消失,但诗人仍期待着通过驿使传递的梅花来寄托这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的融合,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