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词人许庭的《临江仙》之五。这是一首抒发游子离愁和对功名利禄无动于衷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与孤独。
首句“不见灞陵原上柳”直接切入主题,灞陵原是古代著名的行军之地,而柳树常被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怀。这里说“不见”,表明词人已远离那片柳林,暗示了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接下来的“往来过尽蹄轮”则是通过描写马蹄践踏过的景象,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孤独。蹄轮留下的痕迹,如同岁月在心头刻下的印记,不可磨灭。
“朝离南楚暮西秦”两地相隔遥远,词人从早晨离开楚地到傍晚抵达秦地,反映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孤独。这里的“南楚”和“西秦”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词人的心灵旅程。
“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表达了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心态,虽未能成就一番事业,却也让词人在年华流转中获得了新的体认和智慧。鬓毛的生长,不仅是时间的见证,也是生命不断前行的象征。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则是对外界可能的质疑做出的回答,词人认为自己的憔悴与损伤并不奇怪,因为一生中所承受的只是一次次的征战之苦。这里的“征尘”,既指军旅生活的艰辛,也寓意着内心世界的颠簸。
最后,“两三烟树倚孤村”和“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则是对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词人在黄昏落幕之际,面对着几缕炊烟升腾的树木以及依傍着孤寂村庄的情景,不禁陷入深深的愁绪之中。夕阳的光影投射在词人的心田,让他对宦游生涯的忧伤感受加倍。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摹,展现了词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斜日熔金,三万顷、棹歌齐举。
风不动、采苹双桨,翠鬟相语。
月殿欲浮蟾兔魄,海神不放鱼龙舞。
到今宵、秋气十分清,无今古。君试唤,扁舟侣。
来伴我,潇湘渚。共夷犹春浪,笑歌秋浦。
霸越独高身退后,尘缨未濯人谁许。
叹酒杯、不到子陵台,刘伶土。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
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
放轻绿萱牙,淡黄杨柳。
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
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
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陆子七十犹穷人,空山度此冰雪晨。
既不能挺长剑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万物之春。
食不足以活妻子,化不足以行乡邻。
忍饥读书忽白首,行歌拾穗将终身。
论事愤叱目若炬,望古踊跃心生尘。
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五千仞之太华磨苍旻。
坐令此地没胡虏,两京宫阙悲荆榛。
谁施赤手驱蛇龙,谁恢天网致凤麟。
君看煌煌艺祖业,志士岂得空酸辛。
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
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
一朝落江湖,烂漫得自恣。
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莘渭。
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眦睨。
从人无一欣,对食有三喟。
谭侯信豪隽,可共不朽事。
天涯再相见,握手更抆泪。
欲寻西郊路,斗酒倾意气。
浩歌君和我,勿作寻常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