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沈次韩王觉民韵》
《和沈次韩王觉民韵》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二公才致同清壮,顾我无能但蕲向。

只今连璧复有谁,伯仲未可轻第行。

小人老矣病且衰,目光近在牛背上。

何当策蹇拟高谈,岁晚寒云连雪障。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所作,和沈次韩王觉民的韵律相呼应。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能力不足的感慨。在古典文学中,这种自谦的态度颇为常见,用以表明作者的谦逊和修养。

“二公才致同清壮,顾我无能但蕲向。”这里的“二公”很可能指的是诗中的两位俊杰,他们的才能如同高洁的山峰,而“我”则是诗人自己,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只能仰望他们的才华。

“只今连璧复有谁,伯仲未可轻第行。”这句话中,“连璧”往往用来形容人才济济,如珍珠联串。诗人问道,现在这样的优秀人物还有谁呢?而“伯仲”是古代兄弟排行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德才兼备的人物,诗人认为他们的地位和贡献不应轻视。

“小人老矣病且衰,目光近在牛背上。”这里,“小人”自谦之词,表示诗人的谦逊态度。诗人感叹自己年迈体弱,视力也大不如前,只能看到近处的景象,如同站在牛背上的高度。

“何当策蹇拟高谈,岁晚寒云连雪障。”最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古人那样策马扬鞭,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但现实是年纪已大,身体衰弱,加之天气寒冷,云雾和雪花交织,似乎都在阻隔着他与知识的接触。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仰慕和自我能力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人生的一种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寒泓不到十馀年,老眼重看意惘然。

漱裂苍崖玉龙口,堕成清镜雪花天。

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

珍重赞公惊久别,且谈诗句未谈禅。

(0)

寒食前三日行脚遇雨

信脚那知远,虽劳亦快哉。

如何寒食近,无数野花开。

碧草望中去,黑云头上来。

吾行吾自返,雨子不须催。

(0)

梅花下小饮

今年春在腊前回,怪底空山早见梅。

数点有情吹面过,一花无赖背人开。

为携竹叶浇琼树,旋折冰葩浸玉杯。

近节雨晴谁料得,明朝无兴也重来。

(0)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其二可止亭

金印龙章属市朝,清风明月属渔樵。

世皆蛮触君知止,渠自王公我岂骄。

真个归田何必赋,自家甘隐不缘招。

老夫三径都荒了,松菊虽存已半凋。

(0)

宿金陵镇栖隐寺望横山

再见横山滴眼新,山曾劝我脱官身。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盏莺花处处人。

忽忆诸公牡丹会,转头五柞去年春。

野云墟月空荒寺,两袖寒风一帽尘。

(0)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