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桥畔散芳洲,登眺凌虚昔有楼。
烟霭乍分杨柳榭,风光不断木兰舟。
塔悬宝髻当杯出,波荡湘裙入镜游。
共说烈姬诗句好,年年春色唤人愁。
五龙桥畔散芳洲,登眺凌虚昔有楼。
烟霭乍分杨柳榭,风光不断木兰舟。
塔悬宝髻当杯出,波荡湘裙入镜游。
共说烈姬诗句好,年年春色唤人愁。
这首明代诗人姚兖的《湖涘楼》描绘了一幅湖畔春景图,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景象。
首句“五龙桥畔散芳洲”,以五龙桥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同时“散芳洲”三字巧妙地暗示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嗅到洲上的花香。接着,“登眺凌虚昔有楼”,通过登高远眺,引出了昔日的楼阁,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空间的辽阔感。
“烟霭乍分杨柳榭,风光不断木兰舟”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烟霭与杨柳的静美与木兰舟的动态相映成趣,展现了春日湖面上的生机与活力。“塔悬宝髻当杯出,波荡湘裙入镜游”则进一步描绘了湖中的倒影之美,塔影如同女子的发髻,波光粼粼如同湘裙在水中轻轻摇曳,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最后,“共说烈姬诗句好,年年春色唤人愁”,借古人之语,表达了对美好春色的喜爱与留恋,同时也蕴含了一丝淡淡的哀愁,让人回味无穷。整首诗通过对湖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春日湖景画卷。
迩来霔雨常霈施,云拖间或霏细丝。
高下种已布将遍,日以暄之斯为宜。
湖减二尺倏已复,满坑满谷溪流肥。
田父老谈又可听,再雨恐致泥涂滋。
稚苗方长欲受晒,更虞蔓草难耘耔。
乃顾孟婆云尔胡畏强而侮弱,而今胡不风从西北吹。
昨晚阵雨罢,东方见虹霓。
彻夜星朗晨曦披,霁景万物都熙怡。
人情变幻,于斯可知。才廿日耳,又有喜晴时。
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吾为政者安得每人而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