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居覆载间,阴阳为盛衰。
我观众草木,春风不相遗。
春风暂能荣,还有摇落时。
区区诿消长,岁月胡能支。
世人如草木,世态岂异兹。
扰扰方寸中,坐受宠辱移。
昼锦方自眩,饮水谁汝知。
可怜千金躯,坐困毫与釐。
大哉孔孟志,夫子真能师。
浩然刚在气,直养充四维。
贫富未易动,寒暑何从窥。
塞马无倚伏,昭琴谢成亏。
还观傥来物,造物戏小儿。
臞仙事吐纳,阅世犹有之。
至人不导引,眉寿何复疑。
惟应广成子,当与此心期。
物居覆载间,阴阳为盛衰。
我观众草木,春风不相遗。
春风暂能荣,还有摇落时。
区区诿消长,岁月胡能支。
世人如草木,世态岂异兹。
扰扰方寸中,坐受宠辱移。
昼锦方自眩,饮水谁汝知。
可怜千金躯,坐困毫与釐。
大哉孔孟志,夫子真能师。
浩然刚在气,直养充四维。
贫富未易动,寒暑何从窥。
塞马无倚伏,昭琴谢成亏。
还观傥来物,造物戏小儿。
臞仙事吐纳,阅世犹有之。
至人不导引,眉寿何复疑。
惟应广成子,当与此心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为叔父庆祝生日所作,通过自然界的草木荣枯,世态炎凉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诗的开头以自然界的现象起笔,“物居覆载间,阴阳为盛衰”,指出万物生长皆受自然规律支配,暗示人生亦遵循一定的法则。接着“我观众草木,春风不相遗”描绘了春风普照,万物复苏的景象,象征着公平与希望。然而,“春风暂能荣,还有摇落时”又揭示了事物总有盛衰更替,无法永恒的主题。
“区区诿消长,岁月胡能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如同草木的荣枯一样,人也无法摆脱岁月的侵蚀。“世人如草木,世态岂异兹”进一步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指出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与草木的荣枯相似,充满了变数。
接下来,“扰扰方寸中,坐受宠辱移”描述了人心在面对外界变化时的脆弱与被动,如同草木在春风与秋风之间摇摆不定。“昼锦方自眩,饮水谁汝知”则以富贵与贫穷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物质无关的重要性。
“可怜千金躯,坐困毫与釐”是对那些因追求物质而忽视内心平和的人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内在的精神世界。“大哉孔孟志,夫子真能师”表达了对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崇敬,认为他们的教诲是人生的指南。
“浩然刚在气,直养充四维”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修养,才能达到内心的充实和平静。“贫富未易动,寒暑何从窥”则说明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塞马无倚伏,昭琴谢成亏”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和弹琴的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得失不应成为困扰,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还观傥来物,造物戏小儿”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态度,认为一切得失都是自然的安排,不必过分在意。
最后,“臞仙事吐纳,阅世犹有之”提到修炼内功的仙人,即使经历了世事沧桑,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至人不导引,眉寿何复疑”强调了真正的长寿不是外在的长生不老,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惟应广成子,当与此心期”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实践这种境界的高人期待,认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看了三山白鹭洲,归来难老更何愁。
弟兄旧隐家风在,子侄世科官业脩。
鱼计亭深云坞口,青毡堂迥水塘头。
何时容我陪情话,华发清樽事事幽。
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
产石斲未久,所落荒野县。
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
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
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
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
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
徒咏绝妙词,旧事记黄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