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提兵夜渡河,羽林诸将拥雕戈。
青山一战残鼙鼓,落日千家泣绮罗。
盗贼似闻能汉语,东南何地不夷歌。
浮生转觉江湖窄,难把衣裳任芰荷。
司马提兵夜渡河,羽林诸将拥雕戈。
青山一战残鼙鼓,落日千家泣绮罗。
盗贼似闻能汉语,东南何地不夷歌。
浮生转觉江湖窄,难把衣裳任芰荷。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的《春兴八首(其八)》,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景象。首句“司马提兵夜渡河”展现了紧张的军事行动,暗示着战事的突然和激烈。接着,“羽林诸将拥雕戈”描绘了将领们手持华丽武器的威武形象。
“青山一战残鼙鼓”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战鼓声已残破,显示出战斗的残酷和损失。而“落日千家泣绮罗”则通过夕阳下的哭泣家庭,揭示出战争对平民生活的破坏,妇女们的哭泣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悲痛。
“盗贼似闻能汉语”暗示敌军中也有懂汉语的,可能意味着战乱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连盗贼也趁机作乱。最后一句“东南何地不夷歌”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的广泛,各地都充满了哀歌。
诗人以“浮生转觉江湖窄”表达对动荡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觉得人生仿佛变得狭隘。结尾“难把衣裳任芰荷”借物寓意,指在这样的乱世中,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更别提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民生疾苦的刻画,展现了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我久抱离索,加子忧患薰。
血气日以耗,话别难为情。
之子行迈迈,征车从仁兄。
闽岭在何处,目断遮行云。
素□播芳郁,丹荔尝鲜新。
重楼一以眺,千古乘桴心。
海风驾空来,徘徊振书襟。
遥知意轩豁,尘袂何由亲。
惟有清夜梦,栩栩踰南岑。
曜灵倏西迈,剥啄来嘉音。
见书如见面,瑰词袭鱼鳞。
朋友正欢慰,喜气腾家林。
呼童烹露芽,蟹眼时一斟。
是中有隽永,透入肝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