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荆榛一扫除,文明犹是旧规模。
要令多士充庭赋,能识邦君此意无。
阙里荆榛一扫除,文明犹是旧规模。
要令多士充庭赋,能识邦君此意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景象,即在阙里(宫殿的门楼或城墙缺口)清扫荆棘杂木,文明的气息依旧如同往昔。诗人表达了希望有许多士子聚集庭前吟咏诗赋,以此来识别国家君主的深远用意。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恢复学术和文化传承的渴望,以及对于统治者智慧和政策的赞赏。这里的“阙里”象征着权力与文明的中心,而“荆榛一扫除”则暗示了清理过去,开启新纪元的愿景。“文明犹是旧规模”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之意。诗人通过“要令多士充庭赋”,表露了对学术和文学繁荣的期望,以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认知君主的深谋远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透露出作者对于文化复兴和国家治理的美好憧憬。
之子博古今,妙年着儒冠。
顾肯易戎服,屑为游徼官。
未喜弓力武,尚爱虀盐酸。
紫面颊骨耸,赤心胆气完。
得非真将种,终当拜汉坛。
曰予俎豆学,素不梦粪棺。
甬东富海物,槁鲜供烹餐。
曰予岂嗜味,啖茹实所安。
共惟伯厚父,三入专金銮。
万古贮胸次,四溟涸毫端。
今年七十五,两纪歌考槃。
举世一景独,晚进再拜难。
庶几因此行,抠衣趋门阑。
幸不辞孺悲,昼夜勤仰鑽。
列宿共辰极,众羽朝祥鸾。
万物各从类,同心臭如兰。
去去不可追,著鞭驶征鞍。
我亦意欲往,惜哉步蹒跚。
班春逾半月,献岁换新正。
马动人声喜,星明晓意晴。
寒袪和气胜,病愈老身轻。
七十二年事,沉吟暗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