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因使日本愿谒鉴真和尚既灭度不觐尊颜嗟而述怀》
《因使日本愿谒鉴真和尚既灭度不觐尊颜嗟而述怀》全文
唐 / 高鹤林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上方传佛灯,名僧号鉴真。

怀藏通邻国,真如转付民。

早嫌居五浊,寂灭离嚣尘。

禅院从今古,青松绕塔新。

斯法留千载,名记万年春。

(0)
翻译
上方点燃佛灯,高僧名为鉴真。
他心怀佛法,传播至邻国,真理如明珠,交付于百姓。
他早有远离混浊世俗的愿望,追求寂灭以逃离尘嚣。
从此禅院长存,青松环绕古塔,焕然一新。
他的佛法流传千年,名声永载万世春天。
注释
佛灯:象征着佛法和智慧之光。
鉴真:唐代高僧的名字,以其坚定的信仰和传播佛法而闻名。
通邻国:指佛法跨越国界,影响周边国家。
真如: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或不变的真理。
五浊:佛教中对世间污浊的称呼,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禅院:修行禅定的寺庙。
青松: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恒的生命力。
塔:通常指佛塔,存放佛骨或其他圣物的地方。
斯法:指鉴真的佛法传承。
万年春:形容时间长久,永远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鹤林的作品,表达了对鉴真和尚的崇敬之情。鉴真和尚是一位杰出的佛教传道者,他将佛法传播至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这首诗通过对鉴真和尚生平与精神遗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

"上方传佛灯,名僧号鉴真。怀藏通邻国,真如转付民。"

这些句子直接点出了鉴真和尚的身份及其在传播佛法方面的贡献。"上方"指的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而"传佛灯"则象征着他将佛法之光照亮了遥远的土地。"怀藏通邻国"表达了鉴真和尚不仅在国内弘扬佛教,而且还将其带到了邻近国家。

"早嫌居五浊,寂灭离嚣尘。"

这两句诗则反映出鉴真和尚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佛法修持的迫切心情。他希望尽快摆脱尘世的烦恼,以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寂灭。

"禅院从今古,青松绕塔新。"

这里描写了鉴真和尚所在的禅院,是一处充满历史沉淀之地,甚至连青松都围绕着那座塔,显得格外庄严而又生机勃勃。

"斯法留千载,名记万年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鉴真和尚所传佛法能够流传千古的信心,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永恒地位,如同每年初春般不断更新而又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鉴真和尚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及其传播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海外弘法活动的认可与支持。

作者介绍

高鹤林
朝代:唐

肃宗、代宗时人。历官都虞侯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代宗初奉使日本,欲谒鉴真,而已去世,遂作诗述怀。事迹见《唐大和上东征传》。《全唐诗逸》收此诗。
猜你喜欢

浣溪纱.题止庵丈辛卯梦游图,为叔通作

华发抽簪四十年。宦情湖水与湖烟。

好官从古易归田。

梦境亦随人世异,画图犹向贼中全。

还来旧物胜青毡。

(0)

寿星明.生日志感

六度蟾辉,半载鸿踪,栖栖锦城。

感门前罗雀,兴金翟尉,怀中灭刺,谁识祢衡。

出亦何心,归原得计,流水行云悟世情。

行藏世,岂权舆今日,早定前程。自愧碌碌浮生。

抚掷前光阴暗里争。

想凭轩相马,今无知己,回船退鹢,古有畸行。

身世飘零,胸襟浩荡,漫说穷途阮步兵。

秋风好,爱人如菊淡,晚节峥嵘。

(0)

菩萨鬘.回文

落花风景春衫薄。薄衫春景风花落。池水碧些些。

些些碧水池。偶耽佳句有。有句耽佳偶。

难道不看看。看看不道难。

(0)

罗敷媚.与傅钝根联句

留溪苦苦留人住,卿自多情。侬岂忘情。

三宿空桑不忍行。死生流转犹相值,已恨今生。

休话他生。便说归期泪欲倾。

(0)

点绛唇.南浦思家

湖上鸳鸯,问他几对分飞去。心期谁絮。

南浦潇潇雨。倚遍阑干,春信无凭据。凝眸处。

天涯草长,不是来时路。

(0)

少年游.中秋月下作

冰轮涌地逼窗纱。桂树影婆娑。

一曲劳歌,秋虫啼怨,诉出乱如麻。

好阑干畔正清华。无奈被云遮。

恨不今宵,乘风飞去,大海捉虾蟆。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