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霖雨潮河涨,浮桥促就待马上。
辎重一一命徐渡,争进拥挤反无当。
巡狩从来寓习军,何妨小试善将将。
塞关岁岁常经过,居民识熟无烦诃。
关外舆梁驾未得,避潦有路遵岩阿。
塞田不与内地同,最虑山水当其冲。
低粱高黍胥芃芃,山水骤过沙压蓬。
一隅亦廑灾民穷,惟祈九㝢均歌丰。
前朝霖雨潮河涨,浮桥促就待马上。
辎重一一命徐渡,争进拥挤反无当。
巡狩从来寓习军,何妨小试善将将。
塞关岁岁常经过,居民识熟无烦诃。
关外舆梁驾未得,避潦有路遵岩阿。
塞田不与内地同,最虑山水当其冲。
低粱高黍胥芃芃,山水骤过沙压蓬。
一隅亦廑灾民穷,惟祈九㝢均歌丰。
此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出古北口时的情景。首句“前朝霖雨潮河涨”描绘了雨水充沛,河水上涨的景象,为后文的出行设置了背景。接着“浮桥促就待马上”描述了为了应对水涨,临时搭建浮桥以供马匹通行的场景。
“辎重一一命徐渡,争进拥挤反无当”则展现了物资运输的紧张和混乱,尽管人们急于通过,但秩序混乱,无法有效进行。这反映了古代交通条件的艰苦以及物资运输的不易。
“巡狩从来寓习军,何妨小试善将将”表明了皇帝出巡不仅是为了巡视地方,也是对军事能力的一次小规模检验,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军事训练和实战能力的重视。
“塞关岁岁常经过,居民识熟无烦诃”说明了古北口作为边关要道,每年都有频繁的人员和物资往来,当地居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困扰。
“关外舆梁驾未得,避潦有路遵岩阿”描述了在关外,由于洪水的原因,车辆无法通行,人们选择绕行山路,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塞田不与内地同,最虑山水当其冲”指出边疆地区的农田与内地不同,特别容易受到山洪和水流的冲击,强调了边疆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
“低粱高黍胥芃芃,山水骤过沙压蓬”描绘了边疆地区农作物茂盛,但在洪水来临时,这些作物可能会被洪水冲刷或淹没,形象地展示了洪水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一隅亦廑灾民穷,惟祈九㝢均歌丰”表达了对边疆地区人民生活困苦的关注,希望通过祈祷实现丰收,改善民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自然环境、军事活动以及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对边疆治理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