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答惠勤上人》
《依韵答惠勤上人》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释子本乐静,宜不事物牵。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

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

忽此有来赠,老拙谬耽研。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huìqínshàngrén
sòng / méiyáochén

shìběnjìngshìqiān

cánshǒushǎngzhùshānrán

sānsuìzhībiéxuézēngqián

yǒuláizènglǎozhuōmiùdānyán

翻译
僧人本就喜好宁静,不应被世俗之事牵累。
我感到惭愧,作为姑苏的官员,却又能欣赏杼山的宁静。
已经三年未见,他的学问想必更上一层楼。
忽然他送来礼物,我这老朽却还在沉迷于研读之中。
注释
释子:僧人。
乐静:喜好宁静。
宜:应该。
事物:世俗之事。
姑苏守:姑苏的官员。
复:又。
赏:欣赏。
三岁:三年。
别:分别。
增前:更上一层楼。
忽此:忽然。
来赠:送来礼物。
老拙:老朽。
耽研:沉迷于研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依韵答惠勤上人》。梅尧臣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人(惠勤上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自己的感慨。首句“释子本乐静”表达了对僧人的赞美,认为僧人天性喜好宁静,不应被尘世琐事所牵累。接着,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作为姑苏太守,事务繁多,但仍能欣赏到惠勤上人超脱世俗的修行境界。

“我惭姑苏守,复赏杼山然”中,“惭”字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僧人那样超脱的自省,同时也赞赏了惠勤上人在杼山的修行成果。“三岁与之别,其学已增前”回忆了与僧人分别多年,对方的学问想必更加深厚。最后,诗人对惠勤上人忽然寄来诗作表示感激,同时自嘲自己虽年老仍沉溺于研读,享受这份来自僧人的精神馈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宋诗崇尚理趣和淡泊名利的风格。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相看一首寄芸叟

相与同少壮,看看俱老人。

过日如脱兔,半生若浮云。

百事多龃龉,不如收此身。

寄心青霞杪,一笑轻千钧。

行行秋雁去,书此赠情亲。

(0)

郡名诗呈吕元钧五首·其二

相人观久远,要且视资质。

酒酸本多甘,绢败为少密。

公家渭川后,端亮气不屈。

播移虽裔土,宁妥如旧荜。

优游归孔圣,坎壈笑赵壹。

傥来等荣辱,所遇顺劳佚。

道阁接谈宾,文房散书帙。

当其泰定时,海宇更无物。

耳目并已忘,何心蕲冕绂。

忽闻韶曲奏,更觉巴音失。

温纯比金玉,清越胜琴瑟。

似追少陵步,真得建安骨。

从今益淬厉,及此舒长日。

唱酬安敢同,心钦但斋栗。

(0)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其十八

欻翕炎蒸景,汗踰水浆翻。

凄凄自生凉,风竹在华轩。

萧摵寒箨聚,比公头上冠。

独在天一隅,可望不可攀。

(0)

十画四言

亨倅沉俗,泥虬卧虹。星君促面,省座班封。

修治克茂,果有昌宗。耻于便倖,宜效孤忠。

(0)

药名离合四时四首·其二

浆寒饮一石,蜜液和岩桂。

心渴望天南,星河灿垂地。

(0)

回王秀才二赋

郭璞长江宋玉风,君才可与角豪雄。

织成故典文之巧,琢就新词学者工。

昔日貌观轻子羽,今朝颖出喜毛公。

频烦教我勤多矣,疏决蒙泉使向东。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