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如草彼凶残,土木形骸亦不完。
甘化身同过去佛,肯尸位似在逃官。
漫将剪纸刍灵比,竟作收场傀儡看。
天可欺乎吾未信,举头霹雳在云端。
杀人如草彼凶残,土木形骸亦不完。
甘化身同过去佛,肯尸位似在逃官。
漫将剪纸刍灵比,竟作收场傀儡看。
天可欺乎吾未信,举头霹雳在云端。
这首诗《悲土木》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与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首句“杀人如草彼凶残”以“杀人如草”这一形象比喻,揭示了战争中生命的脆弱与无价值,以及施暴者的残忍无情。接着,“土木形骸亦不完”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物质世界的破坏,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都未能幸免于难,凸显了战争的毁灭性。
“甘化身同过去佛,肯尸位似在逃官”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牺牲者与逃避者进行对照,前者甘愿为信仰或正义献身,后者则选择逃避责任,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牺牲者的高尚与伟大,也批判了那些逃避责任、自私自利的行为。
“漫将剪纸刍灵比,竟作收场傀儡看”这两句,诗人以剪纸和傀儡为喻,讽刺了人们对于牺牲者和战争的冷漠态度,仿佛只是游戏中的道具,缺乏真正的尊重与哀悼。
最后,“天可欺乎吾未信,举头霹雳在云端”表达了诗人对天道公义的坚信,即使在混乱与不公的世间,也有公正与惩罚的存在。这不仅是对战争罪行的谴责,也是对人性中善良与正义力量的呼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尊严、道德责任以及天道公正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