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拥墙隙,伐茅开地偏。
老衰常问禄,贫窘失求田。
晴热山前日,阴凉涧底泉。
贤哉陶五柳,只爱北窗眠。
种树拥墙隙,伐茅开地偏。
老衰常问禄,贫窘失求田。
晴热山前日,阴凉涧底泉。
贤哉陶五柳,只爱北窗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联“种树拥墙隙,伐茅开地偏”描述了老者利用墙边的空隙种植树木,以及在荒地上开辟出一片小天地的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颔联“老衰常问禄,贫窘失求田”则揭示了老者的内心世界。面对年老体衰和生活贫困,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放弃了对土地的渴望,转而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晴热山前日,阴凉涧底泉”通过对比晴天山间的炎热与山涧底部的清凉,进一步渲染了老者在自然中寻找避暑之地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精神上的清凉与宁静。
尾联“贤哉陶五柳,只爱北窗眠”以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为典故,表达了对老者生活态度的赞赏。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著称,象征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的淡泊。老者选择在北窗下安眠,或许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模仿与致敬,体现了他对简单、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在与满足,以及对传统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