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罢府归旧居》
《罢府归旧居》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

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

屈曲闲池沼,无非手自开。

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

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

此生终老处,昨日却归来。

(0)
注释
陋巷:简陋的小巷,象征贫寒的生活环境。
朱门:漆成红色的大门,常用来指代富贵人家。
组绶:古代官员佩戴的印绶,象征官职。
缨:帽带,这里指代头上的装饰。
屈曲:弯曲,形容园林的布局。
闲池沼:闲静的池塘和沼泽,指代田园生活。
青苍:形容竹子和树木的颜色,指青翠茂盛。
石片抬琴匣:以石片作为琴的支架,描绘闲适的生活情趣。
松枝阁酒杯:在松树枝上放置酒杯,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终老处:度过余生的地方。
翻译
乘坐竹篮穿过破旧小巷,从富贵人家挂印归来。
解下腰间的官印和丝带,帽缨上沾满了尘埃。
曲折的池塘和沼泽,都是亲手开辟的。
青翠的竹林和树木,也是亲眼看着种植的。
石板上抬着琴匣,松树枝旁搁着酒杯。
这一生终老的地方,昨天才刚刚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去官职,返回旧日居所的平淡生活场景。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情怀。

“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两句写出了诗人离开官府的画面。“陋巷”指的是简陋的小巷,而“乘篮”则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坐的竹制车辆,这里用以比喻诗人的归来。而“朱门挂印回”则暗示着放弃了权力和地位,挂印意味着交出职责,表示告别官场。

“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摆脱束缚、清除尘俗的意境。“腰间抛组绶”形象地描绘了放下身上的官带和装饰,而“缨上拂尘埃”则是用手去擦拭那些曾经挂在身上、沾染尘世的物品。

“屈曲闲池沼, 无非手自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屈曲闲池沼”形容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而“无非手自开”则强调了这种生活是自己亲手开辟和享受的。

“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参与。“青苍好竹树”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而“亦是眼看栽”则表明了这些竹子都是自己亲手种植、目睹其成长的。

“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恬静悠闲的生活情景。“石片抬琴匣”和“松枝阁酒杯”都透露出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其中音乐与美酒成为了诗人享受自然、感悟生命的一部分。

“此生终老处,昨日却归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过去选择的肯定。“此生终老处”强调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直至暮年的决心,而“昨日却归来”则意味着无论经历过多少,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南乡子.清明后一日吴阊道中作二首·其二

捲絮搓绵,雪满山头是纸钱。

门外桃花墙内女,寻春路,昨日子规啼血处。

(0)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十首·其六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

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岩火树落春红。飏起妓衣风。

(0)

望江南.宛城五日追次旧游漫成十首·其五

重五节,记得在西湖。

万马钱塘堤上戏,六桥士女镜中趋。髣髴射潮无。

(0)

城头月三首·其二

清霄定置高堂酒,料得杯当手。

弱妇扶持,雏孙宛转,怎及儿将母。

遥怜扶杖依南斗,明岁儿归否。

穷达难知,团栾最乐,悔煞长安走。

(0)

满江红

野寺荒灯,听飒飒、秋风惊乍。

想儒将、风流洒落,戎机整暇。

异世同符伊并吕,齐声合拟骚和雅。

待评论、三代下人材,我三也。同赤手,支倾厦。

军声震,撼屋瓦。痛衰朝耻恨,一般难洒。

无命关张纷去已,并时浚桧何为者。

对崇祠、古墨想英姿,泪倾泻。

(0)

一络索

可是清明才度,等闲春暮。

烧香重做杏花寒,吹不断,屏山雾。

待把东风扃住,不教归去。

垂帘天气病眠人,又点点,樱桃雨。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