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炉我自知,人无远虑必生疑。
功夫未至劳悬想,增外声闻不改移。
机巧岂逢容易得,是非终究欲何之。
思量大海深渊理,光阴虚度影参差。
天地为炉我自知,人无远虑必生疑。
功夫未至劳悬想,增外声闻不改移。
机巧岂逢容易得,是非终究欲何之。
思量大海深渊理,光阴虚度影参差。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其十四)》。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生活态度的独特领悟。
“天地为炉我自知”,这是诗人的宏观视角,从宇宙万物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接着,“人无远虑必生疑”则是对人类心理的一种洞察,表明没有长远考虑的人会产生疑惑和迷茫。
“功夫未至劳悬想”,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过早地去幻想成功,而应该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增外声闻不改移"则是坚持自我,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
机巧难以轻易获得,需要通过努力和智慧来达成,这从“机巧岂逢容易得”中可以看出。而“是非终究欲何之”,则是在探讨评价标准和价值观的复杂性,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思考。
最后,“思量大海深渊理,光阴虚度影参差”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与宇宙真理的沉思。在这片段中,大海象征着无垠的知识和未知,而“光阴虚度”则描绘出时间轻轻流逝,带有一种淡淡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宇宙观念以及对未来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精炼的语言,赵炅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真理的哲学态度。
断屿留云,澄波浸月,际空一白。
老柳扶疏,微风飏柔碧。
篷窗鬓影,如燕子、翩飞斜掠香陌。
花外琼箫,疑秦楼仙迹。芳洲两侧。
绿盖红衣,依稀旧时色。沙鸥夜梦,正熟万缘绝。
晨夕独经行地,凝望斗南箕北。
指啸台高处,双桨来时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