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京洛间,桂玉资薄产。
平生丘壑心,水竹不满眼。
清晨有客吴中来,山川指授收奇才。
笑谈长揖波浪下,怀抱远承岩穴开。
东阳山人高华隐,豪侠持身复修谨。
旁山多辟黍秫田,碧溪东流及春酝。
溪南一亩当翠微,秋风莼熟菰叶肥。
龟鱼上带藻荇动,鸥鹭下拂芙蓉飞。
亭阴野塘亦新筑,溪山共作窗中绿。
诸郎年少皆知书,子夜哦诗动修竹。
岁时冠盖如浮云,击钟鼎食江淮闻。
爱山自比谢康乐,多士不减春申君。
我欲沿溪扬小楫,亭边共醉藤萝月。
叩门夜访君家时,扁舟重载山阴雪。
我家京洛间,桂玉资薄产。
平生丘壑心,水竹不满眼。
清晨有客吴中来,山川指授收奇才。
笑谈长揖波浪下,怀抱远承岩穴开。
东阳山人高华隐,豪侠持身复修谨。
旁山多辟黍秫田,碧溪东流及春酝。
溪南一亩当翠微,秋风莼熟菰叶肥。
龟鱼上带藻荇动,鸥鹭下拂芙蓉飞。
亭阴野塘亦新筑,溪山共作窗中绿。
诸郎年少皆知书,子夜哦诗动修竹。
岁时冠盖如浮云,击钟鼎食江淮闻。
爱山自比谢康乐,多士不减春申君。
我欲沿溪扬小楫,亭边共醉藤萝月。
叩门夜访君家时,扁舟重载山阴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阳山间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开篇“桂玉资薄产”即点出了诗人自比为贫寒之士,依傍于大自然之间,用“平生丘壑心,水竹不满眼”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接下来,“清晨有客吴中来,山川指授收奇才”描绘了一位来自吴中的客人到访,与诗人一起赏析山川之美,并且发现其中的奇特才华。紧接着“笑谈长揖波浪下,怀抱远承岩穴开”则显示了诗人与客人的愉悦交流,以及对自然景观无限的赞美。
“东阳山人高华隐,豪侠持身复修谨”中,诗人以自我为例,形象地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由不羁精神状态。随后,“旁山多辟黍秫田,碧溪东流及春酝”则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其中“旁山多辟黍秫田”表明农事丰饶,而“碧溪东流及春酝”则形容溪水清澈、生机勃勃。
下文“溪南一亩当翠微,秋风莼熟菰叶肥。龟鱼上带藻荇动,鸥鹭下拂芙蓉飞”更是细腻地描绘了溪边的景致,其中“溪南一亩当翠微”表明田园生机,“秋风莼熟菰叶肥”则展现了丰收的喜悦。最后两句则以动人心魄的形象,捕捉到了龟鱼、鸥鹭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态画面。
“亭阴野塘亦新筑,溪山共作窗中绿”一段,则是对自己居所周围环境的改善和享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紧接着,“诸郎年少皆知书,子夜哦诗动修竹”则展示了一种文化生活,其中“诸郎年少皆知书”表明邻里间的年轻人都有读书求知的风气,而“子夜哦诗动修竹”则是诗人在夜晚吟咏诗文,对自然之美进行艺术创作的景象。
“岁时冠盖如浮云,击钟鼎食江淮闻”一句,则以飘逸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节令更迭和古代文化遗产的感受。紧接着,“爱山自比谢康乐,多士不减春申君”则用历史人物谢安、春申君作比较,表明诗人的隐居生活并非孤独,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与丰富。
最后,“我欲沿溪扬小楫,亭边共醉藤萝月。叩门夜访君家时,扁舟重载山阴雪”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其中“我欲沿溪扬小楫”表达了诗人想要顺着溪流乘船而行的愿望,而“亭边共醉藤萝月”则是希望与友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共同享受清风明月,达到心灵的醉酒状态。末句“叩门夜访君家时,扁舟重载山阴雪”则描绘了一种深夜探访朋友,与朋友共享大自然馈赠的美好情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伯牙负高操,引曲辄入神。
从师蹈东海,延颈四无人。
洪波荡大壑,悲鸟方号群。
白日坐失色,山林忽不分。
精气一以变,此调得其真。
世俗蔽闻见,千载递相因。
遗世伎始妙,绝弦多苦辛。
自非钟子期,古道难具陈。
四海一黄鹄,千里命其俦。
悲风厉胡马,踯躅鸣相求。
何况同袍友,从此远行游。
离别无慷慨,去去且复留。
白日没边城,回首望中州。
浮云西北飞,河汉东南流。
视夜常苦早,寒冬正悠悠。
明月烛罗帏,严霜切绸缪。
俛仰已自喻,谁能不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