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其一》
《杂兴·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伯牙负高操,引曲辄入神。

从师蹈东海,延颈四无人。

洪波荡大壑,悲鸟方号群。

白日坐失色,山林忽不分。

精气一以变,此调得其真。

世俗蔽闻见,千载递相因。

遗世伎始妙,绝弦多苦辛。

自非钟子期,古道难具陈。

(0)
鉴赏

这首诗《杂兴(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伯牙弹琴的场景,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首句“伯牙负高操,引曲辄入神”,开篇即点出伯牙高尚的琴艺,他演奏的曲子仿佛能直接触动人心的深处。接着,“从师蹈东海,延颈四无人”描绘了伯牙求学的艰辛和孤独,他远赴东海拜师,四周空无一人,暗示了他追求艺术道路上的寂寞与挑战。

“洪波荡大壑,悲鸟方号群”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伯牙琴声的震撼力,如同洪波在深谷中激荡,悲鸣的鸟儿在空中哀嚎,形象地展示了音乐的感染力。接下来,“白日坐失色,山林忽不分”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魔力,它让白昼黯然失色,使山林界限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音乐所笼罩。

“精气一以变,此调得其真”表达了音乐能够改变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真正传达了音乐的本质。然而,“世俗蔽闻见,千载递相因”指出在世俗的偏见下,真正的音乐艺术往往被误解和忽视,历经千年依然如此。

最后,“遗世伎始妙,绝弦多苦辛”强调了只有超越世俗,才能真正领略音乐的美妙,而追求这种境界往往伴随着极大的困难和痛苦。“自非钟子期,古道难具陈”则借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感慨,只有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才能完整地理解并欣赏伯牙的音乐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伯牙琴艺的赞美和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展现了音乐与心灵、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艰辛。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应在明中大水后问之

可怜赤城霞,酿作石梁水。

一郡垂欲鱼,卧龙犹未起。

(0)

偶题小园·其二

萝薜长自衣,桃梅犹未色。

唯有东风来,悠然酒中得。

(0)

蚤发钜鹿道中·其二

太行一片云,袅袅复纷纷。

我欲俱收摘,相遗邢使君。

(0)

连中丞谈诗夜归题壁

纵有平生好,宁容贵客怜。

长歌欲自听,秋色五湖烟。

(0)

余赴太仆北上宴督漕王中丞新甫所感事有赠

青灯浊酒坐相酬,感事惊心论旧游。

犯斗故怜双剑在,照车先让一珠收。

毋惊粒玉峨珂集,不睹台金蹀?愁。

愧我老非张万岁,念君功待鄂千秋。

天空苜蓿霜难饱,春暖桃花水自流。

任是囧书称太仆,何如计相拜通侯。

(0)

送陈中丞以中被论回闽候勘

九郡提封尽晏如,五云长拥五熊车。

涛声昼偃销兵后,霜色秋高揽辔初。

海外正传司马喻,箧中先报乐羊书。

知公暂假天池息,水击抟扶自有馀。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