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将形质混尘烦,独有风神众所尊。
托意偶谈山水事,好游不谒贵奢门。
道存已解遗身世,客倦犹思返故园。
遥忆一丘归老处,惟应禽尚晚相敦。
自将形质混尘烦,独有风神众所尊。
托意偶谈山水事,好游不谒贵奢门。
道存已解遗身世,客倦犹思返故园。
遥忆一丘归老处,惟应禽尚晚相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以自然为伴,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自将形质混尘烦”一句,表达了隐士与世俗的疏离,他的存在仿佛是为了与尘世的纷扰形成对比。接着,“独有风神众所尊”则强调了这位隐士的独特气质和人格魅力,使得周围的人对他心生敬仰。
“托意偶谈山水事,好游不谒贵奢门”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以山水为友,享受自然的乐趣,而不屑于与权贵交往,追求物质的奢华。这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道存已解遗身世,客倦犹思返故园”则表达了隐士对道义的坚守以及对回归自然本真的渴望。即使在忙碌或疲惫之时,他仍然心系着自己的心灵家园,希望能够回到那个与世无争、充满自然之美的地方。
最后,“遥忆一丘归老处,惟应禽尚晚相敦”两句,描绘了隐士对于未来的憧憬,他想象着自己在一片静谧的土地上终老,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共处,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也是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深刻诠释。
溪莲水晶秀,结子心独苦。
抚己良自惜,不若忘忧草。
昨忻菽水欢,今病心如捣。
肺肝倘可疗,岂但慕割股。
肝肺亦已摧,安得悲速老。
老态发日逼,发白心转赤。
暮暮与朝朝,左右进药食。
食苦谁能甘,食甘谁能释。
视膳古为孝,一气共忻戚。
何日上高堂,彩衣奉颜色。
秉节降金台,徘徊瞻斗杓。
斗杓东回旋,北极终不摇。
下直长安西,三二骨肉交。
骨肉谁忍割,矧此多危途。
含凄感悲风,羞作儿女号。
长弧射天狼,拥彗扫旄头。
日月会中天,聚首是何朝。
各自养时晦,慎言思寡尤。
吾慕严先生,殊非巢许徒。
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
宾友分已定,从官何乃劳。
展足卧故人,故态知狂奴。
欠伸动天象,况乃人主乎。
惜哉帝王真,大老归江湖。
孰谓天地量,徒见客星孤。
公卿满汉庭,纷纷索谶图。
满面英灵气。有平生、撑肠拄腹,五千文字。
读破诗书兼读律,打叠通何再世。
奈举目、河山都异。
论语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经生事。
拚笔砚,永焚弃。无端插脚淮南市。
尽销磨、关符野?,堠官亭吏。
鄂渚风烟回首处,梦里惊魂尚悸。
祇剩得、须眉如此。
汉上题襟襟上酒,这斑斑、认是铜仙泪。
还一笑,买新醉。
蓦思量、镜中人影,春风犹识娇面。
青风才落沧桑改,拂拭画奁重见。看万遍。
抵一霎、灵洲聚窟香痕现。桃哀柳叹。
问前度刘郎,当年张绪,对此恨深浅。
青溪曲,当日枇杷庭院。寒烟衰草相半。
梅边便唤香魂起,争奈地移天换。君莫怨。
犹博得、黄金骨贵江山贱。鸳鸯冢畔。
指两点金焦,眉横黛损,极目水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