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根不与物俱陈,髁髁梢头寂寂春。
却月凌风谁会得,不沾一叶是真身。
寒根不与物俱陈,髁髁梢头寂寂春。
却月凌风谁会得,不沾一叶是真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梅(其二)》。诗中,诗人以梅花为对象,通过描绘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独自开放,不随世俗变迁,展现出坚韧与清高的品性。"寒根不与物俱陈",形象地写出梅花扎根于严寒之中,不与寻常花草一同凋零;"髁髁梢头寂寂春",则描绘了梅花枝头虽无繁花,但寂静中透出春天的气息。"却月凌风谁会得",借月光和寒风来衬托梅花的孤傲,暗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其韵味;"不沾一叶是真身",强调梅花的纯洁,即使不被世俗纷扰,也能保持其本质的清净。整首诗赞美了梅花的独立精神和高洁情操,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