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远尘埃少,村虚烟雨多。
极知九日近,无奈一秋何。
扫径寻僧话,关门待友过。
岩香送篱艳,尽可伴婆娑。
市远尘埃少,村虚烟雨多。
极知九日近,无奈一秋何。
扫径寻僧话,关门待友过。
岩香送篱艳,尽可伴婆娑。
这首诗描绘了远离尘嚣的市镇与村落之景,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切感受。
首联“市远尘埃少,村虚烟雨多”,以“市远”和“村虚”点明地点,暗示出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氛围,而“尘埃少”与“烟雨多”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静谧与湿润的乡村景象。
颔联“极知九日近,无奈一秋何”,巧妙地将时令与情感融合。九日,即重阳节,临近之时,诗人却感到了秋天的无奈与哀愁,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扫径寻僧话,关门待友过”,展现了诗人与僧侣的对话与等待朋友来访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精神交流与友情的珍视。扫径与关门的动作,既表现了对环境的细心照料,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期待。
尾联“岩香送篱艳,尽可伴婆娑”,以岩香与篱艳的美丽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意与这些自然美景相伴,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婆娑”不仅指自然景色的生动,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真挚友情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