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春晴好,杨花也送行。
驿程寒冉冉,江树晓晶晶。
水长船能驶,诗多担转轻。
江湖吾倦矣,茅屋几时成。
毕竟春晴好,杨花也送行。
驿程寒冉冉,江树晓晶晶。
水长船能驶,诗多担转轻。
江湖吾倦矣,茅屋几时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行舟的图景,诗人借此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开篇“毕竟春晴好,杨花也送行”表明在这个美好的春日里,连杨花都似乎在为诗人的离别送行,环境与情感交织,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驿程寒冉冉,江树晓晶晶”中,“驿程”指的是官道或旅途,而“寒冉冉”则形容春日清晨的微冷气息。江边的树木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树上的露珠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泽。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远方的向往。
第三句“水长船能驶,诗多担转轻”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变化。随着行舟在平坦宽广的水面上航行得越来越顺畅,诗人内心的忧愁也似乎随之减轻。他通过写作(“诗多”)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精神负担变得不那么沉重。
最后,“江湖吾倦矣,茅屋几时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长期的旅途和外界的纷扰让他感到心力交瘁,他渴望能够早日结束这种流离失所的生活,建造自己的茅屋,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属与平静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