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北望阵云高,五月天风吹战袍。
共说总戎王相国,十年身佩旧虔刀。
榆关北望阵云高,五月天风吹战袍。
共说总戎王相国,十年身佩旧虔刀。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与英勇的将士形象,充满了浓郁的边塞诗风格。首句“榆关北望阵云高”,以“榆关”点明地点,即山海关,是古代边防重地,而“阵云高”则暗示了战争的氛围,云层高耸,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接着,“五月天风吹战袍”,五月正是初夏时节,但边塞之地气候多变,即使是温暖的季节,也常有冷风袭来,这里的“天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象征着战场上的紧张与挑战。
“共说总戎王相国,十年身佩旧虔刀。”这两句则转向对人物的描述,提到“总戎王相国”,表明这位将领不仅是军事统帅,还可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而“十年身佩旧虔刀”则强调了这位将领的忠诚与坚韧,他手持同一把刀已经十年,意味着他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与忠诚,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职责的精神风貌。
驱车出郭门,远望陌与阡。
四顾以彷徨,我马忽不前。
别家仅俯仰,所历何推迁。
高台或为池,崇冈或为田。
墟里千百家,萧条无人烟。
壮者日以衰,老者长相捐。
纷纷少年子,白马鸣华鞭。
旦夕成老丑,短褐不被肩。
昔者人所钦,今者太可怜。
见之感我心,泪下如流泉。
我送允恭出狱墙,徘徊别意各凄怆。
来逢易水波浪险,去见燕山草木黄。
子之故人周给舍,同于幽难久备尝。
迪已不肯甘流俗,论治必欲尚先王。
明哲保身虽未得,怀此赤心良可伤。
子实聪明心好古,闻其论说辄彷徨。
我抱困病足如皲,眷念时来类卧傍。
黯然别去消息杳,窘迫相与永难忘。
三尺禁网脱身去,一片袯襫到长江。
有手但执瓦缶物,有足莫走声利场。
世间棼丽一染着,能令耳目充无光。
丁宁告尔复丁宁,此真全身全性之周行。
吁嗟允恭既去矣,送子行行复行行。
回看世故总茫茫,留予露冷风凉夜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