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屹中流,此日欣盻睐。
初疑螺髫青,渐睹砥柱大。
长江来万里,混混俱此会。
潮生岚气寒,浪触雪花碎。
海门望无穷,飞鸿渺天外。
黄山屹中流,此日欣盻睐。
初疑螺髫青,渐睹砥柱大。
长江来万里,混混俱此会。
潮生岚气寒,浪触雪花碎。
海门望无穷,飞鸿渺天外。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观赏黄山时的所见所感,以黄山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黄山屹中流,此日欣盻睐”开篇即点出黄山的雄伟壮观,仿佛它矗立于江河之中,让人心生欢喜地凝视。接着,“初疑螺髫青,渐睹砥柱大”通过比喻手法,将黄山比作青色的螺髻和巨大的砥柱,形象地描绘了其形态各异的山峰,既细腻又宏大。
“长江来万里,混混俱此会”则进一步扩展视野,将黄山置于长江的广阔背景之下,长江的万里的奔流汇聚于此,赋予了黄山更加磅礴的气势。接下来,“潮生岚气寒,浪触雪花碎”描绘了江面的动态景象,潮水涌动,雾气弥漫,浪花拍打,雪花般的泡沫四散,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活力。
最后,“海门望无穷,飞鸿渺天外”将视角拉远,望向海门,只见无尽的远方,一只飞鸿孤独地翱翔于天际,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山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明州长史外台郎,忆昔同年翰墨场。
一自分襟多岁月,相逢满眼是凄凉。
推贤有愧韩安国,论旧唯存盛孝章。
所叹谬游东阁下,看君无计出恓惶。
谪君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
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