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明道士罗浮来,夜半重登浴日台。
山月影随藤杖去,菊花香伴酒杯开。
鲤鱼风落南溟小,铁狗云深北岭嵬。
莫谓韩苏人已远,手碑犹自未封苔。
弥明道士罗浮来,夜半重登浴日台。
山月影随藤杖去,菊花香伴酒杯开。
鲤鱼风落南溟小,铁狗云深北岭嵬。
莫谓韩苏人已远,手碑犹自未封苔。
这首诗描绘了弥明道士夜访罗浮山的情景,以及他在浴日台上所见的自然美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弥明道士罗浮来,夜半重登浴日台”,开篇点题,描述了弥明道士在夜晚探访罗浮山,并再次登上浴日台的情景。这里“夜半”、“重登”等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颔联“山月影随藤杖去,菊花香伴酒杯开”,进一步展开画面。山月的倒影随着道士手中的藤杖轻轻移动,菊花的香气与饮酒时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颈联“鲤鱼风落南溟小,铁狗云深北岭嵬”,继续扩展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鲤鱼在微风中轻舞,仿佛落入了遥远的南海;而铁狗则隐匿于云雾深处的北岭之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阔,也暗示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探索精神。
尾联“莫谓韩苏人已远,手碑犹自未封苔”,以韩愈、苏轼两位古代文学巨匠为例,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身处明代,但内心仍怀有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敬意。最后一句“手碑犹自未封苔”,则以手碑未被苔藓覆盖,象征着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希望后人能够继续探索和欣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