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
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
劝春且休归去。芳草天涯无路。悄无语。
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谁诉。
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
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
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
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
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
劝春且休归去。芳草天涯无路。悄无语。
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谁诉。
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
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
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
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喜迁莺》,是一首抒发春日怀旧之情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哀伤。
"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 这两句以清明时节的杨花飞舞为背景,传递出春天易逝的感慨。春天本应被珍惜,但它却无情地离去。
"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劝春且休归去。"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夜幕低垂,杜宇(即杜鹃)啼叫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此情此景更显得凄凉。而“那更半帘风雨”则增加了画面感,仿佛春天也被这细雨湿润心绪。劝告春天稍作停留,勿要匆匆离去。
"芳草天涯无路。悄无语。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谁诉。" 这四句则是诗人面对着满地的芳草和无边际的天空,却找不到归途,陷入沉默之中。随后,诗人在栏杆上久久伫立,目睹落红如雨,却又有谁能理解这份心情?
"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 这几句回忆起往日在长门宫中与梨园女乐共舞之欢乐时光,如今却只剩下香气消散和声音渐歇的落寂。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眷恋,以及面对现实无声的哀伤,都是情感的双重打击。
"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最后两句是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再去攀附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豪华宫殿,那里如今只剩下满地的花钿与尘土。警告自己不要冒险攀登高楼,因为那会让心灵受到更深的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哀伤,以及面对美好记忆消逝后的悲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