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平安火,千门望寂然。
役夫徵隔岁,征吏急穷年。
敝屦行荒市,余生付石田。
谁知此日月,数里异风烟。
向夕平安火,千门望寂然。
役夫徵隔岁,征吏急穷年。
敝屦行荒市,余生付石田。
谁知此日月,数里异风烟。
这首清代诗人曾灿垣的《丙申除夕(其二)》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宁静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向夕平安火",平安火是古代城乡在夜晚点燃的信号,象征着安宁,此处暗示着人们在除夕夜祈求来年的平安。"千门望寂然",千家万户静悄悄,展现出节日的祥和气氛。
"役夫徵隔岁,征吏急穷年",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役夫和征吏分别指服劳役的人和官府催征的官员,他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依然忙碌而困苦。"敝屦行荒市",诗人穿着破旧的鞋子在荒凉的市场行走,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难。
最后两句"谁知此日月,数里异风烟",诗人感慨万分,即使身处数里之遥,环境变迁,但心中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除夕之夜的场景,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