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亦是可怜生,刻玉融酥万数盈。
素质更兼秋色静,幽香暗逐晓风清。
不须篱菊浮纤蕊,好学官梅缀落英。
来岁龙山高会在,又呼张丈唤殷兄。
此花亦是可怜生,刻玉融酥万数盈。
素质更兼秋色静,幽香暗逐晓风清。
不须篱菊浮纤蕊,好学官梅缀落英。
来岁龙山高会在,又呼张丈唤殷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赏花的雅致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田中花朵的美丽与静谧。首句“此花亦是可怜生”,既表达了对花儿生命的怜惜之情,也暗示了花儿虽美却易凋零的命运。接着,“刻玉融酥万数盈”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花朵比作雕刻精细的玉石和融化后的酥油,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形态与质感,展现出其华美之姿。
“素质更兼秋色静,幽香暗逐晓风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花田的氛围。素净的花朵在秋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宁静,而那淡淡的幽香则随清晨的微风悄悄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审美情趣。
后半部分,“不须篱菊浮纤蕊,好学官梅缀落英”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所赞之花的独特之处。相较于篱边的菊花,这里的花无需借助细小的花瓣来吸引注意,而是像官梅那样,以满树繁花展现其魅力。这里不仅赞美了花的美丽,也暗含了对诗人品格的推崇,即如官梅般高洁而不张扬。
最后,“来岁龙山高会在,又呼张丈唤殷兄”两句,预示着明年再次相聚赏花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通过描绘花之美,抒发了对自然、友情以及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露重蟾寒,风高雁只,静夜犹眷孤芳。
一枝花瘦,难舍是秋光。
偷觑嫦娥宝镜,怜青女、同照飞霜。
江乡里,提鸥挈鹭,晚棹歇渔榔。愁长。
千万户,敲残砧杵,梦在辽阳。
忽胡筑亘动,走马仓皇。
惹起冷蛩声诉,灯剔处、无限凄凉。
相思苦,天涯焰火,何地奏霓裳。
玉窗长别,分今生、不见泪痕弹粉。
春梦潜窥,蓦相逢傍晚,亭亭细问。
背人处,倩妆谁认。朝雨香残,斜门烟亸,耐他思忖。
常时上林芳讯。见玉妃侵晓,撩乱双鬓。
妒杀夭桃,占东风不稳。
如今瘦损,悔前度、挂心提恨。
又欲成阴,一时判与,早莺衔尽。
避嚣小隐林深处,近在少城城畔。
屡浼蚁营,屋烦蜗载,题作慰蹉跎馆。回廊涉遍。
上树杪茅茨,一揩倦眼。
燕燕莺莺,自来自去谁拘管。浮生莫慨蓬转。
者闲适风景,让我先占。
新绿最阴,颓红閟馥,都与好怀相绾。尘缘隔断。
有两版丛书,足供消遣。高卧北窗,觉羲皇未远。
秋晕镫孤,霜欺衾薄,别离生死空床。
病树盦中,恹恹病过重阳。
十年前事思量起,有个人、鬓影扶将。
为殷勤、量取刀圭,检点囊方。
凄凉禅榻维摩老,祗潘丝今日,换了苍苍。
落叶哀蝉,助人陌上神伤。
婆娑生意都销尽,尽抛他、雨砌风墙,待添株、残日萧萧,临水垂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