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逐春心,作意酬花期。
壮大颇更事,举足先三思。
况有简书畏,本非倦游嬉。
姚子磊落人,自信了不疑。
应变似乃祖,未肯为猎师。
婉画多暇日,馀事长于诗。
秀句摹胜景,清尊乐芳时。
对花不忍去,唯恐光景驰。
愧我但局促,洁心似毗尼。
门墙可罗雀,敢作扬雄麾。
高轩时过我,不遣俗客知。
幕中向无事,世路方坦夷。
要当休沐日,飞盖还相随。
灵祠花药丽,皎皎方含姿。
何妨修禊事,流杯宴瑶池。
我欲为亲寿,凭君折繁枝。
少年逐春心,作意酬花期。
壮大颇更事,举足先三思。
况有简书畏,本非倦游嬉。
姚子磊落人,自信了不疑。
应变似乃祖,未肯为猎师。
婉画多暇日,馀事长于诗。
秀句摹胜景,清尊乐芳时。
对花不忍去,唯恐光景驰。
愧我但局促,洁心似毗尼。
门墙可罗雀,敢作扬雄麾。
高轩时过我,不遣俗客知。
幕中向无事,世路方坦夷。
要当休沐日,飞盖还相随。
灵祠花药丽,皎皎方含姿。
何妨修禊事,流杯宴瑶池。
我欲为亲寿,凭君折繁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姚干舜陟的朋友邀请诗人蔡戡一同观赏琼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于是通过诗歌表达邀请与期待的情谊。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开头“少年逐春心,作意酬花期”,展现了年轻时追逐春天的心境,想要与花期相会的心情。接着,“壮大颇更事,举足先三思”则表达了成长后在行动前会考虑更多因素的态度。随后,“况有简书畏,本非倦游嬉”表明了作者对于公务的敬畏以及并非厌倦游玩的心态。
“姚子磊落人,自信了不疑”是对朋友姚干的赞美,形容他为人坦荡、自信。接下来的“应变似乃祖,未肯为猎师”则进一步说明姚干在应对变化时像他的祖先一样从容不迫,不会选择成为猎人那样的角色,暗示其有高尚的品格。
“婉画多暇日,馀事长于诗”描述了朋友在闲暇时光里,不仅善于绘画,还擅长写诗。“秀句摹胜景,清尊乐芳时”则赞扬了朋友诗句的优美,能够描绘出胜景,并在美好的时光里享受清酒。
“对花不忍去,唯恐光景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担心时间流逝。而“愧我但局促,洁心似毗尼”则是诗人自谦,表示自己拘束于世俗,内心却向往纯净如毗尼(佛教中的僧侣戒律)的生活。
“门墙可罗雀,敢作扬雄麾”则用典故,表达了自己门前冷落,不敢像扬雄那样招揽宾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
“高轩时过我,不遣俗客知”表达了希望朋友能常来拜访,避免俗世的干扰。“幕中向无事,世路方坦夷”则预示着未来生活将变得平静而宽广。
最后,“要当休沐日,飞盖还相随”表达了期待在休息日与朋友相聚的愿望。“灵祠花药丽,皎皎方含姿”描绘了灵祠中花木茂盛、光彩照人的景象。“何妨修禊事,流杯宴瑶池”则提议可以举行修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并宴饮于瑶池,增加聚会的仪式感。
“我欲为亲寿,凭君折繁枝”则是诗人想要为亲人祝寿,请求朋友折取繁花作为礼物,体现了对亲情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自然美、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的主题,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此翁疑是香山,老来愈觉才情富。
天孙借与,金刀玉尺,裁云缝雾。
一曲阳春,樽前惟欠,柳蛮樱素。
对苍松翠竹,江空岁晚,伴明月、倾芳醑。
深谷修兰楚楚。续离骚、载歌初度。
麻姑素约,天寒相访,遗余琼露。
拟借青鸾,吹笙碧落,采芝玄圃。
奈玉堂催召,文园醉叟,草凌云赋。
岁晏登禹陵,山水清游纵。
回舻舣西湖,埙篪谐伯仲。
旅窗灯焰青,炊臼感幽梦。
绝弦闻遗声,据藜发哀恸。
重怜游子情,惧乏尊章奉。
凄风动虚幌,斜月照飞栋。
芳胶解钿朵,流尘昏翠凤。
荀香怅未歇,潘诗应屡讽。
孤兽骇哀鸣,离禽感幽哢。
蒙庄亦何人,傲倪自惊众。
遗情信良难,至理堪折衷。
晋朝雷焕地,君去是清游。
神物今何处,沧江空自流。
客程二千里,吾道一扁舟。
徐孺祠前过,汀蘋为荐羞。
并水轩窗宜夏居,夜凉如水似秋初。
科头枕石卧明月,仰面迎风看太虚。
坐窗雨萧萧,出户泥活活。
旅食向六旬,淫霖破七八。
旧新佳客断,局陋不可活。
钟郎卷衔袖,诗与人秀发。
诵之未数纸,骤觉阴氛豁。
壮如秋涛涌,清比哀玉戛。
骚人咏香草,不足供采捋。
诗人深堂奥,掉臂欲排闼。
应接殊不暇,愧耻那容刷。
正宜长聚集,慰我抱饥渴。
不见动十日,有力苦见夺。
转头二十年,梦觉几电抹。
我甘鼯五穷,子亦狼载跋。
川增得深敬,外此本毫末。
别语忽见谂,回肠隐胶葛。
乘除等寒暑,休王有回斡。
豫章出林迟,出乃千丈拔。
天居五云处,往矣侪俊杰。
当念淮山阳,有人晞短发。
噬肯回叶舟,谭妙共蔬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