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神所宅,祷雨每亲来。
又值虔祈矣,真成惭愧哉。
麦临秋待实,稻入夏初栽。
惕若瞻天宇,何时霈泽恢。
地灵神所宅,祷雨每亲来。
又值虔祈矣,真成惭愧哉。
麦临秋待实,稻入夏初栽。
惕若瞻天宇,何时霈泽恢。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前往玉泉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虔诚。首句“地灵神所宅”点明了地点与对象,暗示了玉泉之地的神圣与灵气。接着“祷雨每亲来”则展现了作者对雨水的渴望以及亲自参与祈雨仪式的决心。
“又值虔祈矣,真成惭愧哉。”这两句表达了在特定时刻进行祈雨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神灵的恭敬与期待,也有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谦与愧疚。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沉的联系。
下半部分转向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切,“麦临秋待实,稻入夏初栽。”通过描述即将成熟的麦子和初种的水稻,诗人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最后,“惕若瞻天宇,何时霈泽恢。”这两句以对天空的仰望,表达了对雨水降临的迫切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交织的情绪。诗人希望雨水能及时到来,滋润大地,带来丰收,但同时又担心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自然现象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人类谦逊与敬畏之心。
一别十年难再逢,君今浙左我淮东。
功名老去终安在,出处年来恨不同。
已是死灰何足溺,祇应怪事更书空。
鸡虫得失无期了,莫为元规扇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