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
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
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特有的豪放与深邃。开篇“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两句,通过对神话中巫山神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期待着良辰美景,以便吟咏自然之美。这里的“安排云雨”,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风云变幻,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与调整。
接下来的“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两句,则是借用历史人物和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鲁叟”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而“周郎”则是三国时期的周瑜。这两位历史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智慧与才华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历史文化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知识与才能的向往,以及对于未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的感慨。
紧接着,“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与事业的成败。海鹞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够预测天气变化的大鸟,这里象征着迅疾而来的机遇;云龙则往往与祥瑞相联系,但在这里却显得迟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最后,“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则是诗人的一种自嘲和决心。寻春会往往与文人雅集有关,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孤独。诗人表达了对未来不再沉迷于世俗宴席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个人才华展现的渴望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深邃情感的流露,展示了苏轼非凡的文学才能和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故乡离几日,何处蹑秋陵。
梵叶床头树,唐衣壁面僧。
雨花粘旧锡,风箨扫寒簦。
新偈期相寄,呵弹破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