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万个,占一城高处,宋时僧屋。
解借此君名此地,便卜此僧非俗。
茗砌延秋,风廊响月,苔色琴弦绿。
涪翁往矣,禅房香剩花木。
有弟时到轩中,虚心直节,合抱琅玕宿。
自列党人碑上状,成就一家清福。
绝代欧苏,片时章蔡,断送神宗录。
翠云三亩,荣州第一修竹。
清风万个,占一城高处,宋时僧屋。
解借此君名此地,便卜此僧非俗。
茗砌延秋,风廊响月,苔色琴弦绿。
涪翁往矣,禅房香剩花木。
有弟时到轩中,虚心直节,合抱琅玕宿。
自列党人碑上状,成就一家清福。
绝代欧苏,片时章蔡,断送神宗录。
翠云三亩,荣州第一修竹。
这首诗名为《壶中天·此君轩》,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赵熙所作。诗人以清风、高处的僧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此君"暗指竹子,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认为它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居住的僧人也非同寻常,具有高洁的品格。
诗人进一步通过写僧房的秋茗、风廊、月色和绿色的琴弦,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了僧人的生活情趣与自然的和谐。提到涪翁(黄庭坚)已经离去,但禅房的香气和花木依然,体现了对前人风范的追忆。
接着,诗人描述了轩中的竹子,以其虚心直节的形象象征主人的高尚情操,甚至将其比作合抱的大竹,寓意其人格的坚韧。诗人还提及自己被列为党人,却能享受清静的生活,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诗人将此君轩的竹子与欧苏(欧阳修、苏轼)这样的文豪相提并论,并称其为神宗录(宋神宗时期的史书)的终结者,展现了竹子的文化价值。结尾处,诗人盛赞此地的竹子为荣州第一,强调了其独特地位和美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此君轩的环境和竹子,赞美了主人的品格和竹子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历史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咏物诗。
一丝缠茧,尽沉沉抽绪,长篇小令。
多少花间肠断句,恼煞江南春信。
滴粉搓酥,偷声减字,莫是张三影。
金荃怨曲,骚人此际愁听。
休学刻意伤春,词人红豆,近渐飘零尽。
吟瘦晓风残月下,柳七名心应冷。
惨绿年华,苏黄才调,传写空中恨。
词坛拔帜,封侯谁道无分。
荼蘼香谢,怕春消眼底,归期重误。
真个今番携素手,也算深闺长聚。
柳外催归,花边送别,几遍回头觑。
难留征棹,一宵空费风雨。
依旧斗茗窗虚,敲棋院静,剩我无情绪。
便到清宵眠不得,谁与共翻新句。
万叠离心,半江秋影,忽被云拦住。
月明风细,只除魂梦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