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蘋多处人争渡。一痕青见西陵树。随意夕阳明。
渡江闻雁声。凄凉人散后。几点鸦争柳。
浅水画桥横。可怜潮自生。
白蘋多处人争渡。一痕青见西陵树。随意夕阳明。
渡江闻雁声。凄凉人散后。几点鸦争柳。
浅水画桥横。可怜潮自生。
这首《菩萨蛮(其二)》由清代诗人关锳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
“白蘋多处人争渡”,开篇即展现出一幅繁忙而生动的景象,白蘋丛中,人们争相划船渡过。这既描绘了水乡生活的忙碌与热闹,也预示着即将进入一个更为静谧的氛围。
“一痕青见西陵树”,随着视线的转移,诗人将我们的目光引向远方,只见一抹青色在西边的山林中显现,仿佛是远处的树木在夕阳下投下的影子。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随意夕阳明”,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光线柔和而温暖,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随意”二字,既表达了夕阳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渡江闻雁声”,随着船只在江面上行驶,不时传来雁群的叫声。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也是对季节更替、迁徙与归宿的隐喻,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凄凉人散后”,当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夜晚降临,四周显得格外寂静,一种淡淡的凄凉感油然而生。这里通过“人散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无常。
“几点鸦争柳”,夜幕降临时,几只乌鸦在柳树间争抢食物,它们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一细节虽小,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同时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浅水画桥横”,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条浅水中的画桥横跨水面,连接着两岸。这既是实写景物,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可怜潮自生”,最后,诗人以“可怜潮自生”收尾,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循环、时间流逝的感慨。潮水自生,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综上所述,《菩萨蛮(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黄昏图景,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以及对时间、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小瓷瓶,形模端正玉色明。
乌聊山边才百文,见者叹赏不容声。
乃知物无贱与贵,要在制作何如耳。
轮囷如瓠不脱俗,虽玉万镒吾何取。
王正二日闻斯言,欣然为赋瓷瓶篇。
浊世愦愦随风旋,蹠不夷谋吁可怜。
百年气节一朝捐,身落粪壤心窬穿。
岂不见齐田鲁季势薰天,万世之下箪瓢贤。
熊也勉旃然不然。
郊原几度踏春晴,此日空山草木春。
泪尽两行悲不尽,眼前安得见斯人。
花头巡检骂贼死,蓬首女儿骑虎号。
安得邦人百世祀,巍巍忠孝配颜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