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喻诗五首·其三灵空诗》
《十喻诗五首·其三灵空诗》全文
南北朝 / 萧衍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物情异所异,世心同所同。

状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风。

迷惑三界里,颠倒六趣中。

五爱性洞远,十相法灵冲。

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

(0)
鉴赏

这首诗是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衍所作,属于《十喻诗五首》的第三首,名为《灵空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佛教思想色彩浓厚的诗歌,它通过深刻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和人心的迷惑。

“物情异所异,世心同所同。”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主题:世间万物各有其情,而人们的心却往往一致追求某种共同的目标或理想。这是对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也隐含了对众生共性的一种认识。

“状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风。”这两句用了两个鲜明的比喻来形容世间万物和人的状态。就像干柴遇到火焰瞬间燃烧一样,世间事物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迅速变化;又如同随风摇摆的草木,无处不显露着顺应自然的姿态。这两种比喻表达了万物无常和人心易变的哲学思想。

“迷惑三界里,颠倒六趣中。”这里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是佛教中的宇宙观念,即整个世界被分为三个层次。而“六趣”则是指六道轮回,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些都是众生因为业力而轮回于其中的不同境界。诗人通过这两词,形容世间众生的迷惑和颠倒状态,指出了他们因无知和贪婪而在苦海中挣扎不能自拔。

“五爱性洞远,十相法灵冲。”这里的“五爱”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五种烦恼,即财爱、色爱、饮食爱、睡眠爱和五欲爱。诗人称其为“性洞远”,意即这些烦恼深植于众生的本性之中,难以根除。而“十相法”则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十种禅定或其他修行方法,用以对治世间的各种烦恼和迷惑。诗人用“灵冲”来形容这些方法的神奇和深邃。

最后两句,“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则是诗人对前述内容的一个总结。他认为一切迷惑和颠倒,乃至各种烦恼和修行方法,都来源于众生的无明和妄想。因此,这些看似真实的追求和行为,最终都不过是空幻的对待,而没有真正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深刻的比喻和象征,探讨了佛教中关于世间迷惑和解脱的问题。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众生苦难状态的同情心怀。

作者介绍
萧衍

萧衍
朝代:南北朝   字:叔达   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生辰:464年-549年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南齐时,萧衍历任东阁祭酒、黄门侍郎、雍州刺史等职,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
猜你喜欢

题酒家

酒绿花红客爱诗,落花春岸酒家旗。

寻思避世为逋客,不醉长醒也是痴。

(0)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

鹿巾藜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

正是如今江上好,白鳞红稻紫莼羹。

(0)

四时调玉烛

祥光长赫矣,佳号得温其。

(0)

送从侄拟赴江陵少尹

江陵少尹好闲官,亲故皆来劝自宽。

无事日长贫不易,有才年少屈终难。

沙头欲买红螺盏,渡口多呈白角盘。

应向章华台下醉,莫冲云雨夜深寒。

(0)

上崔相公

枯桂衰兰一遍春,唯将道德定君臣。

施行圣泽山川润,图画天文彩色新。

开阁覆看祥瑞历,封名直进薜萝人。

应怜老病无知己,自别溪中满鬓尘。

(0)

题渭亭

云开远水傍秋天,沙岸蒲帆隔野烟。

一片蔡州青草色,日西铺在古台边。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