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荡焚天地赤,孔堂坏后无馀壁。
不知科斗六书文,化作龙蛇二王迹。
集贤他日作仙久,官姓篆章存历历。
自怜黄眼未亲逢,一段因依徒夺魄。
元章挥洒早惊动,秘箧墨皇曾敬识。
孤标未要后生知,劣许下官论莫逆。
好奇举世不多得,神物尤来终变易。
神锋双合会有时,真玺一飞无处觅。
颇闻秘箧作讹语,别有扰龙招异客。
不如乾没归去来,胜在个家遭水厄。
秦火荡焚天地赤,孔堂坏后无馀壁。
不知科斗六书文,化作龙蛇二王迹。
集贤他日作仙久,官姓篆章存历历。
自怜黄眼未亲逢,一段因依徒夺魄。
元章挥洒早惊动,秘箧墨皇曾敬识。
孤标未要后生知,劣许下官论莫逆。
好奇举世不多得,神物尤来终变易。
神锋双合会有时,真玺一飞无处觅。
颇闻秘箧作讹语,别有扰龙招异客。
不如乾没归去来,胜在个家遭水厄。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变迁。开篇“秦火荡焚天地赤”,形象地展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酷,将历史的浩劫与天地的哀伤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接着,“孔堂坏后无馀壁”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破坏的严重性,孔子的学堂被毁,连残壁都无从寻觅,暗含着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深深忧虑。
“不知科斗六书文,化作龙蛇二王迹”一句,将古代的文字与后来的书法艺术巧妙联系起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科斗字是先秦时期的文字形式,而“龙蛇二王迹”则是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风格,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之间承继关系的探讨。
接下来,“集贤他日作仙久,官姓篆章存历历”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集贤书院与古代文人追求成仙的传说,以及篆章的历历在目,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怀念。同时,诗人也借由自己的“黄眼”(可能象征着对古文的渴望与探索),表达了对未能亲见古代文化的遗憾。
“元章挥洒早惊动,秘箧墨皇曾敬识”中提到的米芾(字元章)是一位著名的宋代书法家,这里的“秘箧墨皇”可能是指其珍藏的墨宝或书法作品。诗人通过赞美米芾的书法成就,反映了对古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孤标未要后生知,劣许下官论莫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对后世理解的期待与无奈。
最后,“好奇举世不多得,神物尤来终变易”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世间奇珍异宝的欣赏与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的感慨。而“神锋双合会有时,真玺一飞无处觅”则可能暗喻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以及对珍贵事物消失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艺术、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
红绡碎翦,凝酥繁缀,烟深霜重。
疏影沉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
怅别来,欲把芳菲寄远,远羌管、吹三弄。
寂寞玉人睡起,污残妆、不胜姣凤。
盈盈山馆,纷纷客路,相思谁共。
才与风流,赋称清艳,多情唯宋。
算襄王,枉被梨花瘦损,又成春梦。
却月凌风度雪清。
何郎高咏照花明。
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
江南雨冷若为情。
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元佑真人初御天,四门穆穆来忠言。
阆风学士望朝野,即日赐环司谏垣。
当时同列继登用,独先朝露归九原。
位不酬身在孙子,嶷嶷诸子声名喧。
叔也纵横五经内,娱目未始窥家园。
苟闻某所有贤者,弊车趼仆从之奔。
甘陵南北正分党,攘臂其间无怨恩。
未见其止见其进,会须一反映收乾坤。
素冠俛首琴复御,鹏飞九万方化鲲。
于今怙恃只明主,肯与世俗均寒暄。
旦年妙笔三千牍,矧已恸哭论元元。
万事根本安装难明,声之所发由声声。
不有智者抉其□,直如宝剑埋丰城。
风生风济孰嘘吸,制作解成琴与筝。
矧兹江汉泻荆楚,含桃初熟飞流莺。
波涛暗逐岁月长,激激滩际春雷谹。
白沙湖边更湍急,五磨因缘资养生。
城中鞭驴喘欲死,亦或人劳僵自横。
借令麦破面浮玉,青蝇遽集争营营。
乃知此策最长利,朱墨岂复嗤南荣。
天轮地轴骇夜,彷佛飓扇吹苍瀛。
游江夫人俨然坐,蛟龙不动如石鲸。
只应神物亦持护,我辈何妨双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