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其三》
《即事·其三》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懒嫚终疑傲,和光意远哉。

元龙无客礼,方朔有仙才。

疾苦褰帷过,风尘领郡来。

那须论往事,作赋柏梁台。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即事(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看似傲慢实则深藏不露的人物形象,他与世俗格格不入,却有着超凡脱俗的才华与志趣。诗中通过对比元龙(三国时期名士,以豪迈自居)的客礼之重与这位人物的淡泊名利,以及方朔(汉代文学家,以诙谐机智著称)的仙才之高,进一步凸显了其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才情。

“懒嫚终疑傲,和光意远哉。”开篇两句,诗人以“懒嫚”形容其人看似懒散傲慢的外表,实则内里深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光”一词,源自老子《道德经》,意为与世无争、混同于世俗,但又不失其深远的志向与智慧。这两句诗巧妙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的两面性,既显其孤高自许,又见其深沉内敛。

“元龙无客礼,方朔有仙才。”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元龙的客礼之重与方朔的仙才之高,进一步强调了这位人物的独特之处。元龙作为三国时期的名士,以其豪迈的气度和对宾客的尊重而闻名;而方朔则是汉代文学家,以其诙谐机智和超凡的才华著称。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将这位人物与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相联系,既展现了其个性的鲜明,也暗示了其在文学、思想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疾苦褰帷过,风尘领郡来。”这两句描绘了这位人物深入民间疾苦,关心民生,同时也展现了其在政治上的担当与作为。他不仅关注百姓疾苦,还亲自深入民间了解情况,体现了其亲民爱民的情怀。同时,“风尘领郡来”一句,既指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与责任,也暗含着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廉正直的品质。

最后,“那须论往事,作赋柏梁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敬仰之情,认为无需过多讨论其过去的功绩与事迹,只需通过创作来纪念与赞美。柏梁台,原为汉武帝所建的宴会场所,此处借以象征高雅的艺术创作与文化盛事。这不仅是对人物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看似傲慢实则深藏不露的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非凡的才华以及高尚的品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相联系,既展现了人物的个性魅力,也传达了诗人对其的深刻敬仰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题菊

顺流舟楫日边回,古木轩囱水际开。

万里西风数行雁,送将秋色过江来。

(0)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其七

东海西头是我家,门前花径接鸥沙。

三年别后徒多恨,敢道诗书读五车。

(0)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其七

始见泽腹坚,又闻谷风至。

炎熇复能几,木叶忽巳坠。

四序不少停,景物日夜异。

思之热中肠,不遑食与寐。

支离如病鹤,顾影独长唳。

黄雀饱稻梁,笑尔垂两翅。

(0)

感时

不谓承平日,居然有乱离。

感时空自叹,避地欲何之。

蛇虺江淮塞,鲸鲵渤澥危。

青山虽满眼,无处著茅茨。

(0)

题山居图

短短山中树,山人手自栽。

只今高过屋,犹未出山来。

(0)

春晓闻莺

春寒虚幌曙光低,睍睆流莺隔树啼。

睡起捲帘寻不见,一声却在杏花西。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