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虚幌曙光低,睍睆流莺隔树啼。
睡起捲帘寻不见,一声却在杏花西。
春寒虚幌曙光低,睍睆流莺隔树啼。
睡起捲帘寻不见,一声却在杏花西。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独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
首句“春寒虚幌曙光低”描绘了春日清晨的寒意,透过半开的窗帘,微弱的曙光显得格外柔和。这里的“虚幌”指的是轻薄的窗帘,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氛围。
接着,“睍睆流莺隔树啼”一句,生动地刻画了黄莺在树枝间欢快鸣叫的情景。“睍睆”形容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而“隔树啼”则暗示了黄莺的位置与视线的局限,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睡起捲帘寻不见”描述了主人公从梦中醒来,想要寻找那美妙的鸟鸣声时,却发现声音已消失无踪。这里的“捲帘”动作,既表现了人物的行动,也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一声却在杏花西”以转折之笔,揭示了黄莺的真正位置。这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惊喜,也巧妙地将视觉焦点从喧嚣转至静谧,进一步强化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之美,以及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