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杜樊川,怕学啼红小蜀鹃。花谢花开关底事。
风前。捲了蓑衣上钓船。
回想也徒然,往事如尘又似烟。
偏是阿师忘不了,情牵。满院莺声卖酒天。
老去杜樊川,怕学啼红小蜀鹃。花谢花开关底事。
风前。捲了蓑衣上钓船。
回想也徒然,往事如尘又似烟。
偏是阿师忘不了,情牵。满院莺声卖酒天。
这首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名为《南乡子·和放公春暮感旧原韵》。词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词的开篇“老去杜樊川”,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年岁渐长、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怕学啼红小蜀鹃”一句,通过对比小蜀鹃的啼鸣,暗示自己不愿面对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现实。接下来的“花谢花开关底事”,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象征着人生历程中的起起伏伏,引出下文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风前。捲了蓑衣上钓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词人在风中卷起蓑衣,登上了钓鱼的小船,似乎在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回想也徒然,往事如尘又似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又意识到这些记忆如同尘埃与烟雾,无法触及也无法挽回。“偏是阿师忘不了,情牵”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往事的难以割舍,即使心中明白一切已成过往,仍被情感所牵绊。
最后,“满院莺声卖酒天”以莺鸟的欢鸣和酒肆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示了在繁华背后隐藏的空虚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体现了清代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七旬逢七年,诞辰值七日;
既三复以四,遇闰数更溢。
七旬逢五月,五月正重午;
更欣夏日长,天中节再午。
嗟我岂蹉跎,汝欲将寿补。
大笑语群儿,更番为起舞。
二首与六身,测亥义亦古。
假年傥学易,河洛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