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花台》
《雨花台》全文
宋 / 张汤   形式: 古风

不谭仁义只谭空,一着参差在个中。

台上缤纷花正雨,城边一阵已西风。

君王自有君王业,何事区区翻贝叶。

雨花名台非识奇,要使后人知覆辙。

(0)
翻译
不谈论仁义只谈虚无,关键一步就在这里。
舞台上花朵如雨下,城边忽刮起西风。
君主有他自己的事业,何必为小事翻阅佛经。
雨花台并非只为识别人世奇观,而是为了让后人明白前车之鉴。
注释
不谭:不谈论。
仁义:仁爱与道义。
只谭空:只谈论虚无的事物。
一着:关键一步。
参差:错综复杂。
台上:舞台之上。
缤纷:繁多而美丽。
花正雨:花朵如同下雨般落下。
城边:城墙周边。
一阵已西风:突然刮起了西风。
君王:君主。
自有:自己拥有。
君王业:君主的事业。
何事:何必。
区区:微不足道。
翻贝叶:翻阅佛经中的贝叶(古代书写材料)。
雨花名台:雨花台(地名,此处借指历史事件)。
非识奇:并非为了识别奇异之事。
要使:是要让。
后人:后世的人。
知覆辙:知道过去的错误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开篇“不谭仁义只谭空,一着参差在个中”两句,提出不谈论抽象的道德修养,而是专注于实际的、具体的事情,并且这种关注是微妙而深刻的。

接着,“台上缤纷花正雨,城边一阵已西风”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雨中,台上的花朵纷飞,而城边却已经刮起了西风。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外界事件的紧迫感。

“君王自有君王业,何事区区翻贝叶”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超然态度。君主有他们自己的职责和作为,而我们普通人何必过于纠结于历史细节之中呢?

最后,“雨花名台非识奇,要使后人知覆辙”两句,提出了诗人的一个愿望: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后人了解历史的教训,即便是在美丽的雨花台上,也不乏发生过悲剧和错误。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写、历史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张汤
朝代:宋

张汤,苕溪(今浙江湖州)人(《景定建康志》卷二二)。
猜你喜欢

懊侬歌·其二

布帆百馀幅,阿娜自生风。

江水满如月,那得不愁侬。

(0)

斋前小山秽翳久矣家兄召工治之剪薙一新殊觉秀爽晚晴独坐诵王临川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之句因以为韵赋小诗十首·其六

寒日满空庭,端房户初启。

怪石吁可拜,修梧净于洗。

幽赏孰知音,拟唤南宫米。

(0)

遣兴

并介元殊性,浮湛非一欢。

啸歌聊自适,侪类肯相宽。

努力时难值,惊心岁易阑。

何能忘魏阙,自分老江干。

(0)

访友人

同是栖岩者,今为出谷求。

攀嵇遥命驾,访戴不回舟。

丽日青芜郭,香风白芷洲。

亲交近零落,愿子晚绸缪。

(0)

宿惠山顶

孤笠与闲云,随遇众山活。

出郭五里余,泼眼青到骨。

李相思家山,愁心渺天末。

鞭我入山心,携我住山褐。

一上到绝顶,神清天宇豁。

始知险如夷,有路得上逵。

空碧虽非家,坐卧信可悦。

东望东海头,西望五湖出。

云霞入衣袂,衾枕生日月。

攀历岂谓高,已觉尘境绝。

圣人乃希天,万象咸就列。

蹉跎复蹉跎,夜坛情磬澈。

(0)

城西亭子宴集·其五

永日避炎暑,中园屏烦嚣。

登危乍悽怆,临迥更萧条。

积水含密雾,空林送新飙。

眷言摅幽抱,援翰赓长谣。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