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
《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煌煌世冑馀,夫子非碌碌。

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

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

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

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

杖策每过从,相携访山谷。

东风披鲜云,绣错出林麓。

松门有时尽,幽景无断续。

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

衔山馀落景,归迹犹踯躅。

谁云邺下欢,往事不可复。

吾曹二三子,取乐亦云足。

愿公寄新诗,一一能见录。

船头行北归,囊橐有美玉。

尘埃京洛人,亦与洗心目。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游历山水的逍遥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参寥师的深深怀念和期待。诗中赞美了夫子(指通判承议)才情出众,非平凡之人,他凭借诗书修养超凡脱俗。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旅程,乘舟南下,沿途欣赏美景,风餐露宿,与友人相伴,享受自然之乐。在山间,他们探寻幽深的松门和错落的林麓,聆听着山崖传来的钟声,感叹时光荏苒,美好的相聚已成为过去。诗人希望参寥能寄来新作,以洗涤京洛尘埃中的心灵。最后,诗人带着满心的收获和对友情的珍视,踏上归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泛舟高家庄看辛夷花

綵笔灿山霞,高楼照江雨。

谁知辋口庄,犹有辛夷坞。

(0)

杜伯理诸寅夜过

稍适过从兴,俱忘请谒劳。

江淮今盛府,宾客有吾曹。

浊酒篱花冷,清歌海月高。

自怜官舍里,苜蓿半蓬蒿。

(0)

张幼于自白下过广陵见访

惟上秋将尽,高天鸿雁哀。

挂帆杨子色,载酒秣陵来。

山雨沾书阁,江枫落弩台。

十年思见汝,莫负故人杯。

(0)

淮阴驿逢童子鸣管建初北上

扁舟吾暂系,把袂尔何期。

斗酒相逢处,天涯问所之。

淮阴人罢钓,吴市客吹篪。

遇合千秋事,君王正好奇。

(0)

怀靳师道

铁瓮城边路,怀人径寸心。

夕鸿前浦远,春雨大江深。

笔札留东观,风云在上林。

游閒知爱客,飞盖日相寻。

(0)

寄俞仲蔚

一苇不可渡,忆君东路遥。

霜清江阁夕,叶落海门潮。

旧业通儒素,深栖颂圣朝。

书成千古事,应足老渔樵。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