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农》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农》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身已龙钟不出村,尚能抱瓮灌蔬园。

瓦盆甚朴常盛酒,茅屋虽低可负暄。

锄倦扶藜访邻叟,祭归怀肉遗诸孙。

后生记取耆年语,世世休思入县门。

(0)
注释
身已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不出村:不再离开村庄。
抱瓮灌蔬园:提着水瓮浇灌菜园。
瓦盆甚朴:粗陋的瓦盆。
常盛酒:常常装满酒。
负暄:享受冬日阳光。
锄倦:劳累后。
扶藜:拄着藜杖。
邻叟:邻居老人。
祭归怀肉:归来时带着肉。
后生:年轻人。
耆年:年长者。
休思:不必想。
入县门:进入县城做官。
翻译
年迈体衰不再出村,还能提桶浇灌菜园。
粗陶瓦罐常备美酒,尽管茅屋矮小也足够保暖。
劳作疲惫拄杖探望老友,归来时带着肉分给孙子们。
年轻人要记住老人的话,永远不必向往做官入城门。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晚年田园生活的诗,充满了对平淡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首句“身已龙钟不出村”表明诗人已经年迈体弱,不再外出,只在村中度日。紧接着,“尚能抱瓮灌蔬园”则展示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能够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抱着水壶浇灌菜园,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瓦盆甚朴常盛酒”这句通过对简陋酒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操。即便是贫寒的生活,也能找到乐趣。而“茅屋虽低可负暄”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即使住的是低矮的小屋,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温暖。

接下来的“锄倦扶藜访邻叟”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劳作,感到疲惧时,借着栏杆休息,去拜访那些年长的乡亲,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从容与对乡土文化的尊重。而“祭归怀肉遗诸孙”则是诗人在祭祖后,将剩下的肉食分给子孙,反映出诗人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传统的延续。

最后,“后生记取耆年语”表达了希望后代能够记住老一辈的话语和智慧。而“世世休思入县门”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世代能够平安、顺利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好祝愿,"入县门"常指进入城市或集镇,这里可能暗示着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有出息,有所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吴奕嗣业

共泛荒溪际,匆匆两月来。
薰风老苜蓿,霖雨熟杨梅。
裹茗寻僧试,看花许客陪。
遥知明月夜,独棹酒船回。

(0)

黄中丞东巡曲二首

清笳叠鼓对衔卮,片片晴云上画旗。
万里沧波舒眼尽,日边残峤是东夷。

(0)

送张仲仪四首

郁金枝拂郁金尊,送尔银鞍过远村。
十里春城三日雨,那禁芳草闭黄昏。

(0)

春日(二首)

扫地心已净,读书门懒开。
碧桃花落尽,犹未觉春来。

(0)

补瓢(二首)

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
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
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
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
¤

(0)

黄山人家次韵答陈秀才

相逢坐上客,俱是此乡人。
重见兵前面,能全窜后身。
月迟疑夜短,风乍觉寒新。
为诉穷途事,都忘语意频。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