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已龙钟不出村,尚能抱瓮灌蔬园。
瓦盆甚朴常盛酒,茅屋虽低可负暄。
锄倦扶藜访邻叟,祭归怀肉遗诸孙。
后生记取耆年语,世世休思入县门。
身已龙钟不出村,尚能抱瓮灌蔬园。
瓦盆甚朴常盛酒,茅屋虽低可负暄。
锄倦扶藜访邻叟,祭归怀肉遗诸孙。
后生记取耆年语,世世休思入县门。
这是一首描绘晚年田园生活的诗,充满了对平淡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首句“身已龙钟不出村”表明诗人已经年迈体弱,不再外出,只在村中度日。紧接着,“尚能抱瓮灌蔬园”则展示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能够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抱着水壶浇灌菜园,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瓦盆甚朴常盛酒”这句通过对简陋酒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操。即便是贫寒的生活,也能找到乐趣。而“茅屋虽低可负暄”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即使住的是低矮的小屋,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温暖。
接下来的“锄倦扶藜访邻叟”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劳作,感到疲惧时,借着栏杆休息,去拜访那些年长的乡亲,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从容与对乡土文化的尊重。而“祭归怀肉遗诸孙”则是诗人在祭祖后,将剩下的肉食分给子孙,反映出诗人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传统的延续。
最后,“后生记取耆年语”表达了希望后代能够记住老一辈的话语和智慧。而“世世休思入县门”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世代能够平安、顺利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好祝愿,"入县门"常指进入城市或集镇,这里可能暗示着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有出息,有所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